[分享] 孝道共修法會-懷竹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1-09 12:45:07
甲辰年七月孝道共修法會:重點摘錄
│民國113年8月11日
懷竹
今天是《寶德大道院》舉辦的「甲辰年農曆七月孝道共修法會」,法會前一天上午,就已
經有師姊抵達道院,大家開始整理供品、水果以及整理大殿、掃地、拖地,做好事前準備
,以及將供品依序擺到正殿、觀音殿、彌勒殿、地藏殿、太歲殿,供養院尊等諸聖仙佛。
此外,將鮮花擺好就定位,以莊嚴道場。本次同樣也邀請了「靈隱寺誦經團」的師姊們一
同參與,帶領我們讀經、拜懺的課程。
法會當天八點半開始,上午第一節讀誦《藥師經》,第二節禮拜《藥師懺》。第三節是聰
敏師兄的心得分享,重點為:「孝道要顧及老人的尊嚴,對父母有好臉色,態度和悅。愛
惜身體的健康,尊師重道,守孝悌,發揚父母親善良的德性。」午供則是由副院尊觀世音
菩薩恩師來進行,施予諸位靈修士。
午餐,乃由道院的師兄、師姊們親自準備豐富的素食餐點,大家用自助餐的方式夾菜,非
常感謝來道院支援廚房組的師兄、師姊們!食用完畢後,接著是午休時間。下午一點十五
分開始靜坐約半小時,沈澱身心。
下午第一節,是庭萱師姊的心得分享,分享的重點為:「懺悔的福德最大。分享自己懺悔
後的感應經驗。分享發願唸百萬遍地藏王菩薩聖號的精進修持經驗,只要利用每天瑣碎時
間,很快就能達成。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願力,十方諸佛菩薩都是依照自己的願力去修行
。」第二節,是凱民師兄的心得分享,重點為:「孝道法會的典故,從三教教義來看孝道
。落實《弟子規》,就是推行中華傳統文化。所有好的善行,都是從孝道延伸的。」第三
節是蔣校長的心得分享,重點為:「介紹《地藏經》每一品的大意,本經就是一本孝經,
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報答父母恩的心。要化解業緣與業感可先從自己的親人開始。」後學整
理心得分享的重點摘要,提供讀者們閱讀&參考,如下:
一‧上午:陳聰敏師兄心得分享
本次的「甲辰年七月孝道共修法會」,由後學來講課,題目是「如何做到孝道倫理」。這
個題目必須要與本日的孝道共修法會有關聯,所以後學就先從孝道中的「孝」講起,廣義
延伸至社會、國家,然後狹義地內觀我們自己本身如何執行與發揚孝道倫理,從而闡述我
們身為子女、身為父母的到底如何做才是斧底抽薪的解決之道;如何讓長輩歡欣,甚而高
興快樂而長壽安活;如何教養子女,讓他們不會讓我們蒙羞。最後簡單的結論,據以提供
給同修們參酌與借鏡。
先從廣義上的孝說起,「孝」字由上面的老與下面的子所聯合在一起而形成這個「孝」字
。它就是含括老一輩與年輕一輩的,融合一起才有家的感覺,有家才有國,才有世界;所
以,家的維繫源遠流長是非常重要的。孝道就是讓家中每個一份子扮好自己的角色,根基
穩固了,像樹根一樣,綿延不斷。國家不也是如此,中間的維繫就是孝道的發揚。從過去
中國歷史中,可以了解為何中國的發展史比較能長治久安,重點在孝道的發揚、倫理道德
的重視。雖然仍有許多悖失常理的政治措施與行為,但主要還是孝道發揚造成中國一直在
過去歷史長流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影響人類歷史發展非常深遠。
從過去中國歷史朝代為何比西方國家安定,孝的發揚應該是維持長治久安的主要力量。孝
所衍生的相關倫理,像四維八德都是維繫國家穩定的基石力量!照理說,教育是國家大計
,比生活經濟重要,詭異的是,政府卻不重視這個問題。本道院現在全力推行學校的道德
教育不也是因為政府的忽視,才努力進行的?因為我們很擔憂下一代。國家的基礎在教育
,教育的本質就是教好學生,為社會所用,而不是把問題再丟給社會。暴力、吸毒、詐騙
,層出不窮,是應該整頓了。這方面政府不做,我們就應該從我們自身&家庭做起,就像
一個小螺絲釘一般,像大樹的樹根一般穩定了,整個家庭、社會與國家才會穩固,即是國
泰民安。我們也只能盡力而為,做我們該做的,從而影響整體來重視道德教育,培養出合
格且愛家愛國的青年。
目前除了重視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各位師兄、師姐若有閱讀過《王鳳
儀言行錄》,就知道坤道師姐對家庭的特別重要!王善人鑒於歷代對坤道婦女的不公平,
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造成大部份的婦女不識字,如何教育出聖賢來?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狹義的孝,我們把它限縮在家庭裡,主要分成父母長輩、自己本身與
夫或妻、與兒子女兒三層關係,如何互動和諧融洽是不容易的事情。彼此的溝通忍讓,是
這個家庭與家族成功興盛的原因。現在因為科技發達與迅速發展的關係,多是小家庭為主
,最多是爺爺奶奶、夫妻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如何力行孝道&和樂融融是我們應該探討的
問題;尤其是當父母年紀大了,身體行動不好了,如何兼顧自己的事業與家庭,平安健康
快樂是不容易的事情。對長輩要做到敬之以禮、順之以情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我們知道年
紀愈大,愈像小孩童,舉動、脾氣與想法都會很拗、難搞,一不小心,就會弄得天翻地覆
。如何順導是我們為子女的要用心的課題?
以下是後學針對此「孝道倫理」這題目所提供的看法,請同修們參考借鏡:
第一:尊嚴‧老人家的面子與裡子
舉例:生日宴的故事
爸爸的生日到了,兒子趁著這個機會,歡喜的帶著老爸爸,全家去到一家很漂亮的特色蔬
食餐廳吃晚餐。老爸爸年邁體弱,挪著腳一步一步的走著,手還抖著,走得很吃力,但兒
子一邊扶著笑著說:「快到了,爸爸最棒了。」在中間一段走道行走時,佔據了整個通道
,擋到了後面的一群年輕人,年輕人很不耐煩的說:「拜託!可以讓我先過嗎?」老爸爸
就先挪到旁邊,低下了頭,讓人先過。年輕人還回頭瞪了他們一眼,露出了非常嫌惡的眼
色。兒子立刻擋在爸爸和年輕人之間,笑著說:「加油!我們的位置快到了。」終於走到
了位置,老爸爸喘著氣掉著汗,好不容易坐了下來。兒子點了幾道菜,還高興的說:「這
些都是精緻的健康料理,有營養又沒有負擔的,可以儘管吃。」菜陸續的上來了,老爸爸
一邊吃著、一邊把食物撒在了襯衫和褲子上,掉得滿地都是,還不時的發出了一些的聲音
。看得出老爸爸很努力的想控制,但抖動的手完全不聽使喚,一匙的食物要送進嘴裡都很
困難。老爸爸不喜歡人家幫他,兒子就只能陪著爸爸邊聊天,還一邊流露著歡喜的神色一
起用餐。旁邊年輕的食客厭惡地看著他們,露出了一臉討厭的眼神。但兒子卻無比的平靜
,一直歡喜的陪著老爸爸,那些真誠的笑容,是一份自然誠摯的印記,絲毫不是裝出來的
。這種孝順的溫度,慢慢地溫暖著這一整個餐廳。
吃到了一半,老爸爸想要去上廁所,兒子亦步亦趨的扶著,好不容易的走到了廁所,潔白
亮麗的廁所,馬上澗出了尿黃流出的髒污,老人無法控制的尿得到處都是。兒子找到了拖
把,就清理了一番,又扶著老爸爸歡歡喜喜的回到座位。前前後後所有的過程,直到吃完
了晚餐,兒子始終堆著笑臉,絲毫不感覺得尷尬,默默細心的幫老爸爸,除去飯渣,擦掉
污漬,給他整理好衣服,梳理好頭髮,戴好眼鏡。「爸爸!您吃好了嗎?」「好了!」「
那我們回家了!」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洋溢出來,幸福的溫馨再一次的傾瀉而出,溫暖了
整個餐廳。
當他們一家站起來,走到櫃檯時,整個餐廳的人都靜靜地看著他們。兒子結完帳單,帶著
爸爸一起要往外走時;就在這時,餐館裡面的一位老人叫住了兒子,問他說:「你有沒有
覺得自己留下了什麼東西?」兒子回答說:「沒有啊!先生,我沒有留下什麼。」老人站
了起來對他說:「你給每個做兒子的留下了榜樣、留下了典範、留下了感恩;您給每個父
親留下了希望、留下了尊嚴、留下了溫馨。感謝您留下了最珍貴的東西。」餐館裡面大家
都鴉雀無聲,然後大家點頭,響起了如雷的掌聲!
第二:色難‧就是好臉色
如何做到孝順呢?後學以為最重要的是順從,順其意,調其心,行其事,則可預想可以順
利讓老人家一生無憂無慮。起碼在情緒精神上平穩明順。也許過去父母較會以子女的成就
為榮,例如:當多大的官、賺多大的財富、地位如何崇高或如何倍享尊榮,把這些當做是
子女孝順的基本要求,但是時間一久,難耐孤獨寂寞。再大的官、再多的錢,年紀大了享
受有限,陪伴在老人家的身邊才是他們最冀望的。可是,大部份的人因為官位更高、事業
更大更忙,反而更沒有時間陪伴,是否違反孝道倫理,值得商榷探討。尤其是子女忙於工
作、分身乏術時,老人家的一通電話問候,家人一般口無遮攔,對長輩回應的不耐煩與口
氣不好,都會無意間傷了父母長輩的心,造成長輩落落寡歡、抑鬱消沈,老人家會生病不
無道理,不高興、寂寞孤獨都是生病的因子。正如前面所言的「色難」多麼難做。
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甚至
有的子女成就事業後,開始嫌棄父母教育程度低、沒見過世面、腦筋不清楚等等;有時候
有心無心的傷人之語或無心的推諉敷衍最讓父母傷心難過,當子女卻往往不知。
可惜!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
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不嫌棄,不抱怨,想對父母親發脾氣時克制一下,始終和顏悅色
對待父母,她們就會生活得開開心心的。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好
臉色不用花錢去買,不用向誰去借,也不用交學費去學,更不需要什麼力氣。可現實中不
管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每天給父母
一個好臉色,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真心愛父母,應該
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第三:健康‧愛惜自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是我們身為子女輩必須要切記遵循的。時
下的社會太多自殺、吸毒、酗酒、車禍等自我傷害與意外事件,無論是對或錯,從而造成
自殘喪失生命,白髮人送黑髮人,都是未盡孝道的範疇,吾輩不可不慎。愛惜自己的身體
與性命,不胡作非為,不讓父母擔心受怕,才是孝順父母的行為。任何一項行為的衝動而
遭受傷害、犯法而讓父母蒙羞,都是不合孝順的情事。
後學認為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讓父母擔心煩惱就是孝的基本要求,後面才是做好自己
的行為事業,彰顯父母。另外,有些鰥、寡、孤、獨、廢、疾者,最怕沒有家人或親人在
旁照顧,造成老人家因子女的早夭、離棄、疏遠、不孝而造成這些鰥寡孤獨廢疾者無以為
繼或無人照料,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身為子女更應該實事求是地努力照顧好
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能造成白髮人的沉重負擔,這種狀況,後學認為比不孝順、忤逆更不
如,因為自己的早亡或生病,造成長輩的煩惱憂心,甚至要父母再行照料,都是不可取與
違逆孝道的情事,尤其是非因業障造成而是自己自暴自棄、酗酒、吸毒、自裁、飆車、逞
匹夫之勇互相鬥毆而造成遺憾坐牢等,均是不守孝道、自我殘害的事情。
第四:尊師重道‧彰顯父母
古時候人總是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就是說明老師的地位非常崇高。既是長輩更
應該謙恭有禮,禮敬師長。有成就了就要多歸功於父母師長,沒有他們的教導哪有我們成
功的機會。
第五:做給天看‧不要做給人看
看一個人孝不孝順、敬不敬愛自己的雙親,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了。有很多人在奉養雙親
時,就可以看出來功夫斤兩,在父母終老的告別式做的再好,都不如平時的問安問好、噓
寒問暖了。我們要深以為戒!《弟子規》裡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入則孝篇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是告知吾
人要先從順從做起。這其中的順從敬聽大多數人可以做到,但唯獨臉色能否和顏悅色就困
難多了,語氣的不服與不耐煩,造成的影響更嚴重。另外,如何與兄弟姐妹、妯娌、連襟
,堂表親戚和睦相處,做到問心無愧,是孝悌的「悌」的重要課題!
第六:善良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孝順不是只有對現在的父母長輩而已,還有包括逝世的親友、家人能關照,確保在另外一
界也是安全與順心的修行業中才是。甚至是與我們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輩、孩童與其他生物
,都要有慈悲為懷感同身受的胸懷,這樣和平社會才會到來。以道院保調為例:做事不要
做一半,有孝心就要有所行動,陰陽兩利,錢交了就沒有我的事,與到醫院繳了住院費用
或醫藥費,就不管了,連看顧一下了解情況都沒有,這哪是孝道?保調父母、祖靈之三魂
靈修,必須參加每月一次的共修或法會,至少二年,計有二十四場,融入孝道善願,以陰
陽兩利。古時候守喪三年,我們現在做不到,至少每月的一天來參與共修法會應不為過,
歷久以來,說不清我們身邊的人、動物、植物、礦物都有我們的殘靈存在,就應該無私地
發心度化,真心付出在每月乙次的法會上。善良慈悲是這樣養成的,孝道倫理發揚就自然
形成。
結論
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長輩的存在就如同佛家所說的,他們就是我們追求的佛;也
就是說,對雙親的孝能做到圓滿了,事實上求佛求道不遠矣!很遺憾的是科技發達,文明
昌盛,反而造成道德倫理的頹喪,世間的燒殺擄掠與人類精神文明的墮落絕對有關係。我
們提倡孝道,發揚孝的真義與力行,無非就是把我們的真心找回來,保持住,讓人性的光
輝能照耀全球,讓世界走向和平安樂,莫要讓少數的野心家奪權後造成世界的紛亂。遏止
上述的紛亂,應該從頭從起源做起,也就是說從教育做起,培養一個孝順知禮的國民比頭
腦超凡自我意識強烈的更重要!
在現今科學昌明的時代,如何運用科技與道德倫理教育,讓我們本身與後代的子女奉行不
渝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若沒有親身力行,讓後輩耳濡目染的身教,以超越耳提面命的言
教,孝道的提倡甚難!所以,還是吾輩的劍及履及的執行引導大家存心向善、勵行孝道的
途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