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四三】西敏宮議會(下)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5-02-14 10:53:16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939
(造訪時間:2023年)
經由表決廊,會接抵「西敏宮」上議院另端的「Prince's Chamber」,議員收取留言
或進行小討論的地方。這命名來由自過往,早年上議院所在的「王后廳」隔壁就是「王子
廳」。其裝飾風格顯然不同,幾乎交予木色來主宰,除了坐於中央龕的「維多莉亞」,其
餘元素都將時年倒轉回「都鐸」,敘事浮雕嵌飾,當時王室肖像環立,一側由「亨利七世
」始,「亨利八世」跟他歷任王后接棒,再至「伊莉莎白一世」。另側是同期的蘇格蘭王
室,可以找到際遇悲劇的「蘇格蘭女王瑪麗」。
從這邊再穿往南,「王家畫廊」拉展出讓人訝嘆的長闊空間,微弧撐架支起的天篷浮
透格狀金紋,列窗下的長牆被兩巨幅畫主宰。其一是「納爾遜之死」,特拉法爾加海戰的
硝煙和傾倒船桅勾勒著甲板忙亂,拉繩、射擊、傷殘、救護的兵士們擠滿整畫面,居中的
自然是「納爾遜」,中了彈的他倒在關切的親信間,倔強雙眼望天,彷彿對無法親見勝利
仍有怨。
另幅為「威靈頓與布呂歇爾的會面」,描繪滑鐵盧戰役的終結,雖有英國、普魯士兩
將的握手代表和平來到,背景殘破的屋房、地面散亂的屍首仍留印著慘痛代價。這兩幅的
色澤暗淡,我本以為是為凸顯其調性,讀過資料才知它們採用了德國傳來的水玻璃,這塗
料主打防護,偏偏英國正值工業革命,倫敦充滿煤煙,就這麼黏附難清的髒汙了。
起初這兒還雄心勃勃規劃以另十六幅戰爭畫填滿空間,不知是覺得太耗時,或怕招致
批評,目前作為旁襯的,是「喬治一世」後各君王的肖像。而如此費工妝點自不是只為了
給上議院日常使用,若有外賓來,會變成儀典、演講、國宴的場所。此外,每回議期開始
,君王也會大陣仗從此行過。
長廊之末是「Robing Room」,顧名思義,為進廊前穿戴正式冠袍之所在。轉個彎,
便會接上「維多莉亞塔」,君王從那進來,踏過長階,行穿「諾曼門廳」。門廳本計畫以
「諾曼王朝」的君王雕像們為初始,一路列展至議廳,結果沒有實踐。即便如此,「
Robing Room」依舊貴氣。它延續畫廊,使用流紋壁紙搭襯木色牆面,嵌入小雕像的飾柱
成框,頂頭鑲板則由四方狀工整轉為多邊式斑斕。與王座呼應的壁爐也精緻,不同色澤的
大理石拼組,兩側雕有「聖喬治屠龍」及「聖米迦勒戰勝邪惡」。
不會缺席的壁繪在此換了主題,選擇了「亞瑟王」,一般熟知的多是石中劍、梅林、
與亂倫生出的兒子相愛相殺。這邊令人意外地屏棄了這些,改以圓桌武士帶出騎士精神。
由王座逆時針看,首幅講的是「慈悲」,但略了「高文」無情砍人的前因,只繪了王后進
行判決,令他今後務必仁慈待人。隔壁的「好客」最大幅,也很合理地以「亞瑟王」為主
角,能見他歡迎「崔斯坦」加入「圓桌」,周邊圍觀者眾,包括騎著馬剛與其戰過的「蘭
斯洛特」。
王后引發的畸戀以一幅「寬容」來表現,畫中的「亞瑟王」憤怒攻打「蘭斯洛特」領
地,卻被擊落馬,受戮之際,「蘭斯洛特」奔來喝止。再過去的「信仰」帶入聖杯故事,
「加拉哈德」在鹿與獅的引導下,於秘境望見環圍基督的異象。最後一幅為「禮貌」,描
繪「崔斯坦」教導「伊索德」彈琴,渾然不覺將走向的悲劇。其實原計畫尚有「忠誠」和
「勇氣」,可惜作者中途病故了,目前掛在王座兩旁的,是「維多莉亞」跟其夫婿。
如此望看過,就可以把自己當作王,沿畫廊往回走了,當再次穿過「王子廳」,便是
上議院的重點「Lords Chamber」。早年上議院成員都是指派的,不是神職人員便是貴族
,主要的議廳不免傾注心力作雕琢。兩側有成列大紅沙發相對,中間填滿羊毛的軟座為議
長席,後方可擱放權杖,前方是留予高等法官的仲裁席。
周邊雖僅是木質雕板,越往上,綴飾便愈益繁複,柱裡嵌的雕像是催生「大憲章」的
十八位爵士,壁畫以正義、宗教、騎士精神為題,一側用寓言式表現,對側拿歷史事件作
驗證,能見「亨利五世」承認法官判決、「King Ethelbert」的受洗、「愛德華三世」創
立嘉德勳章,封「黑王子」為騎士。這些雕繪在繽紛環圍後,經彩窗的烘托,化為繁花綻
放的金框天篷。
王座是此廳的另個重點,儘管隨著制度演變,君王已只列席不再插手,甚至僅於會期
開始露個面,仍打造得極度炫麗。它取了加冕用的「聖愛德華寶座」為形,添加更多飾綴
,由於製於「維多莉亞」時期,兩側亦配置了夫婿跟王子的座椅。金燦背板與華蓋精雕細
琢,徽印隨框格堆疊著,小雕像於龕室羅列,哥德式的勾邊讓輪廓更為撩目。
據說主建築師「Charles Barry」拿手的其實是新古典,因此裝潢多交予專精哥德的
「Augustus Pugin」,這一路逛來,的確能感覺出其技藝精湛,幾樣基本元素在他手裡巧
妙化生,成就了眼前繁麗的殿堂。
逛繞盯瞧,駐留了好一陣,我離開上議院,經過位處樞紐的「八角廳」,目標是另一
翼的下議院。前者在進入前有「Peers Corridor」以壁繪讓時代倒轉回「內戰」,這兒亦
設「Commons Corridor」接棒敘述。直覺應是按時序,理過後卻發現有點亂,明明那邊已
有作品將時間推至復辟後,這裡首幅又回溯,主角是被牽連仍未上位的「查理二世」,他
打扮成僕役,有女人助他逃亡。隔壁要被斬首的「蒙特羅斯伯爵」年代又更早,他站隊「
查理一世」,為他攻打蘇格蘭卻落敗。再過去兩幅也該交換,應先有強大的「蒙克將軍」
出面支持,才有「查理二世」從「多佛港」昂然歸國復辟。
時年在另側稍稍推進,由於「查理二世」的婚生子女全數夭折,繼承的是弟弟「詹姆
士二世」,偏偏後者篤信天主教,便又引發了動盪。第一幅畫的是將被送去斬首的「
Alice Lisle」,當時「查理二世」的私生子叛亂,貴族老婦基於慈悲庇護了殘黨,就這
麼被「詹姆士二世」誅殺。隔壁酣睡中被探視的老人乍看祥和,情境其實反差,因為主角
「Argyll」於蘇格蘭起義事敗,隔日便要被處刑了。即使不滿聲音群起,「詹姆士二世」
仍變本加厲,還起訴了反對他的七位主教。這便導致了知名的「光榮革命」,女婿「威廉
三世」被從荷蘭迎入,局勢迫得他狼狽出逃,成就了廊中這幅「議會獻上王冠」。
奇的是畫上共治的「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都愁眉苦臉,彷彿當得很不情願,我
想了想,只能歸結於他們簽署的「權利法案」,裡頭明令國王不得干涉法律、和平時不得
擁有常備軍、非經同意不得徵稅,議會力量已幾乎超越君王了。
續往前,這兒亦有作為前廳的「Members Lobby」,它仍以哥德挑尖飾框堆砌,但省
去了「Peers Lobby」那邊鑲嵌的華燦,像守著代表平民的基調。因此抓縛視線的反倒是
立於兩門的四雕像,當中的「邱吉爾」相當易辨,胖胖的他叉著腰,似乎正要開罵,其餘
同為二十世紀的首相,包括知名的鐵娘子「佘契爾」。然天篷樸素到只為木格得歸咎於二
戰,因為這區曾被嚴重轟炸,門框還特意使用舊材,以殘缺的輪廓提醒戰爭的殘酷。
進議廳前,導覽特別提了門板的凹痕,這痕倒不是來由自戰爭,而是經年累月敲出來
的。因有「查理一世」衝入下議院逮人的前車之鑑,每當議期開始,「黑杖傳令官」來請
下議員去聽君王宣講時,都得裝模作樣在關閉的門敲三下,裡頭藉窗確認外無武裝,才會
開門。
找到了凹痕,我穿進議廳「Commons Chamber」,在看過「Lords Chamber」那傾注功
力的繁麗後,這兒便顯得無亮點,除了座席換替為綠色皮革,很難拎出個值得說嘴的地方
。木質牆板雖仍有邊框雕鏤,有了比較就自然遜色,對牆的議長席雖將華蓋、背板攀滿花
葉紋路,偏偏競爭者是氣勢萬鈞的君王座席啊。但也不能過於苛求,它在二戰被炸爛,又
因當時大環境無法耗資裝潢,從古繪看,其初版也曾有過輝華,側處設了細柱拱道,牆板
能見更複雜的雕紋,頂頭團花鑲板接連,並在脊處引落天光。
儘管初始樣貌已無法復原,身為議會核心的地位依舊難以撼搖,早年下議院成員由各
大城推派參與,現今則是民選,比上議院還更貼近民意。此外,首相、內閣成員幾乎都來
自下議院,廢除上議院的呼聲越來越高。
見識過,把語音導覽能按的都聽完,我折回至「八角堂」作最後的環望。金紋在勾框
中顯著耀華,花葉於串綴間綻生斑斕,而木石的疊砌讓其多了份穩重,也降低色彩可能帶
來的壓迫。歐洲留存的王宮裝潢不是洛可可便是新古典,以哥德作主軸的極少,這一路望
過的便很令人擴想。若是沒有改換角色,或歷史在某處拐了彎,「西敏宮」便是座獨樹一
格的哥德王宮吧,挑尖仰高,匠心飛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