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牡丹社事件是否能歸類於明治維新成果?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4-03-27 20:18:25
先看看牡丹社事件(台灣出兵)的始末吧:
1871年(明治4年)10月,日本船遇海難漂流到台灣,被排灣族原住民拘禁。
12月,船員脫逃被發覺,54人被殺,12人成功逃離得到清朝官署庇護,之
後遣送回國。日本政府向清朝求償被拒,而開始有要求政府出兵的聲浪。
1873年又有日本船飄流到台灣受原住民略奪,接連的事件引起輿論譁然要
求政府採取強硬措施。
1874年五月(明治7年)出兵、登陸。
OK 回來看一下,1871年到1874年的日本是什麼狀況?
剛好1871年到1873年有一件日本明治維新的大事:岩倉使節團訪歐考察。
也就是,明治維新是以薩長為首的倒幕派武力(所謂戌辰戰爭)打倒德川
幕府之後,在年號為明治的期間要推動的一連串洋化改革,但是改革怎能
沒有方向?
所以倒幕派的大頭們要先去歐洲考察,親身體驗西洋文明認識各種制度。
使節團的成員包括了木戸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大頭,在這些大
頭都還在學習改革方向的時期,明治維新還在起步前階段,是強盛個屁啊

再來看,牡丹社事件日本稱之為「台灣出兵」,這兵是哪裡來的?剛好可
以說明一下明治初年兵制改革的歷程。
前面提到「薩長為首的倒幕派武力打倒德川幕府」,這武力是以薩摩長州
土佐為首的藩兵,也就是地方諸侯的武力。
而既然德川幕府已經打倒成立了明治新政府,當然是該建立由新政府主導
的軍隊,但是明治2年,明治政府內對此軍制改革的時機有歧見。大村益
次郎主張應即時建設政府直屬的軍隊,而大久保利通等人主張應暫時維持
由薩摩長州土佐藩兵組成的中央軍,不久大村益次郎就被不滿其主張的人
士暗殺。
明治3年,山縣有朋制定徵兵制度,但徵兵制度與日本長久以來的武士觀
念有衝突而滯礙難行,山縣有朋也只能依大久保利通等人主張先組成由薩
摩長州土佐藩兵組成的中央軍。之後,明治4年由薩摩長州土佐等藩兵中
徵集了8千人,成為明治政府最初的中央軍,實質由西鄉隆盛指揮。此後
,明治政府才能以此中央軍的武力為後盾,推動廢藩置縣,之後也就沒有
「藩兵」這種地方武力,而改置「鎮台」為地方駐衛軍。
明治5年,政府又再發出徵兵告諭,仍然受到舊武士階級的強烈批判,明
治6年正式公布徵兵令,還是不被舊武士(專業被剝奪)與平民(不想當兵)
接受。如此舊武士階級與政府的對抗,要到明治10年的西南戰爭結束才告
一段落,而所謂牡丹社事件發生的背景,就是在此日本還沒有像樣軍隊的
時期。
當時日本還沒有像樣軍隊,那來的台灣出兵?是的,當時日本政府就是為
了轉移舊武士不滿的焦點,利用輿論沸騰徵集舊武士組成志願軍送到台灣

這就是牡丹社事件發生當時日本的狀況,強盛個屁啊!
附帶一提,根據日文維基,日軍戰死6人病死531人負傷30人,排灣族戰死
30人,病死估計0人。
關於本題答案,個人以為是C,以1882年(明治15年)起始的壬午兵變為始
(當時朝鮮招聘日本人為軍事顧問練新軍),才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轉
盛」的指標。
※ 引述《s961355 (排球萬歲)》之銘言:
: 不知請益問題是否能PO於此
: 若有違規會自刪!sorry
: 各位先進
: 小妹想請問以下題目何解?
: 19世紀中期,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轉盛,請問首先侵入何地?
: A.台灣
: B.琉球
: C.朝鮮
: D.中國東北
: 正解為A
: 請問主因是因甲午戰爭導致選A
: 還是牡丹社事件導致選A
: 個人較傾向牡丹社事件
: 因為日本1868左右就明治維新了
: 但由於考題是出自於甲午戰爭範圍的考卷
: 這樣解釋給學生聽自己也有疑慮
: 來請教大家指導了!
: 感激不盡!!!!
作者: rexxu (好還要更好)   2014-12-12 07:08:00
靠夭!我一直以為答案應是蝦夷或琉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