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Kenneth G. Henshall的《日本史》

作者: kamadevas (蔗尾蜂房)   2014-06-01 03:02:32
巨流出版社翻譯了Kenneth G. Henshall寫的入門教科書《日本史》(HISTORY OF
JAPAN:FROM STONE AGE TO SUPERPOWER,譯者李忠晉,2003),若對照鄭梁生先生的《日
本通史》,這本書篇幅雖少,但真是好看多了,而且在短短的篇幅中,居然還介紹了較不
出名但影響力不在內藤湖南之下、長年旅居中國的記者兼「中國通」橘樸(1881-1945),
真是令人驚訝!不過,國內翻譯日文書集或從事日本研究的專業與業餘人士雖眾,也很有
成就,卻很少有人翻譯日本學者寫的日本通史著作,令人覺得有點奇怪?
我對日本史的了解實在膚淺。話說回來,我在國中時就曾對日本史產生興趣,家裡有本陳
水逢先生的《日本文明開化史略》(台灣商務,1967),就糊裡糊塗拿來唸了,主要是當成
戰爭故事來看,畢竟,最初的動機是想了解甲午戰爭為何會輸給日本。事後想想,抱持著
「日本為何會成功」這種想法而找日本史的書來讀,實在是一種誤導性的觀念。
第二次想要讀日本歷史,卻是因為讀了簡江作先生的《韓國歷史》(五南,1998)的關係,
所以找了鄭梁生先生的《日本通史》(明文,1995),兩書互為補充。這又是另一種奇怪的
心態…事實上那時還讀了吳鈞先生的《越南歷史》(自由僑聲雜誌社,1998),比較注意的
,反而是如何撰寫「國別史」的形式問題。(然而這三部日、韓、越歷史互不聯屬,並不
能帶給我任何「東亞世界」的整體感) 後來又讀了大陸那邊翻譯的井上清《日本近代史》
(北京商務,1972)以及《戰後日本史》(《戰後日本の歷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72),
由於井上清抱持強硬的「左派觀點」,所以倒也描繪出一幅清晰的歷史圖像。(包括該吹
捧蘇聯的時候就吹捧蘇聯的清晰感) 讀Henshall的《日本史》也同樣有另一種「西方」(
西歐北美紐澳)觀點的清晰感。我想,對我這樣一個入門(而且大概永遠不會進門)的讀者
而言,喜歡的應該是這種「清晰感」。
但是讀陳水逢先生與鄭梁生先生的書,就讓我覺得「模糊」。但若要我認真敘述,,也只
能很「模糊」的講:就是讓人讀了還是覺得很「模糊」的感覺。當然,陳水逢先生有強烈
的「大中國」立場,但這種立場本身就是「模糊的」,遠不如「左派」或「西方」的觀點
那麼「清晰」,難道這就是不具備「現代化」的立場去看歷史的結果嗎?總覺得在所謂「
同文」的文化圈下,又自居「中心」的華人史家,寫日本史時,總不免陷入講了一堆瑣碎
史事,卻缺乏有洞察力的觀點的困境。
或者說,與韓國史、越南史相比較,日本史的重心(尤其是明治維新以前的部分),實在不
易被熟習中國史架構的史家掌握。(韓國與越南史至少會被視為抵抗中國、鄰近族群與歐
美帝國主義等外敵的民族獨立史) 結果到頭來,不要說「台灣觀點」了,我連如何用「中
國觀點」來看日本史,都看不清晰。這反而讓我大惑不解,並且興趣大增:台灣的日本史
研究,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潛在問題呢?倘若所謂的「大中國主義」的預設立場不可取,
那麼該如何模擬日本的角度來了解日本歷史呢?或是,該以杜正勝先生提出的「同心圓史
觀」來了解日本嗎?
這時再反觀Henshall的《日本史》,就會發覺他雖在資料運用上強調以英語二手研究為基
礎,以便利入門讀者在不懂日語和漢字的條件下,能盡可能地進階閱讀。但基本上他總是
企圖站在「全球」的觀點關照出日本歷史的特殊性,並解釋其歷史行為的動機、抉擇與實
踐結果。雖然不能說他完全沒有所謂的「歐美中心主義」,但也必須承認,就算是「歐美
中心主義」,其內容與視野也含蓋了「全球」的一半以上,遠遠大於日本與東亞的固有歷
史視野!
所以我想「同心圓史觀」應該是追求全球觀點這個「大圓」的過程。以前曾在課堂上聽老
師講過一位日本歷史學者的名言,大意是「任何地方都有五千年的歷史」。我想這不是意
味著每個地方的歷史「勢均力敵」而皆能「光榮孤立」,而是意味著每個地方的歷史皆同
時展開、互相依存。台灣的日本史研究者,是否因為忽略了東南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
,甚至是祕魯、南非等地,所以才無法清楚地訴說日本呢?不管是研究日本史或任何國別
史、斷代史、專史,都應該以「地球」為中心而出發才是。不過,許多陳陳相因的思考方
式與學術取徑,自有其發生與因果的內部邏輯,復有各種不停歇的外力干擾,大概要等人
類移民外太空,產生了月球史或火星史之後,才能有所謂的「地球觀點」吧!
作者: YT (YT)   2014-06-02 06:1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