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看到一些後現代自由派板友的解經有點無言,想說用同樣的資料,
怎麼會導出與主流神學院完全不一樣的觀點?
我最喜歡的近代作者之一叫做 Anthony Esolen。他是但丁神曲近代最佳翻譯的
作者,也是美國北區排名第一、小型私校的教授(Providence College)。他在
「Reflection on The Christian Life」這本書的序是這樣寫的:
I don’t wish to commit the sin of originality
我不希望犯「創新」之罪
要知道對於一個大學教授來說,「創新」是有關飯碗的。你如果都沒有做出
新的理論或研究,那你很快就會要捲舖蓋。所以當我讀到這位頂尖私校教授
說自己不想創新,只想帶領人歸向上帝時,我心裡的震撼是非常大的,也有點
不太了解。但我在讀了他的著作以後慢慢開始了解到,他想做的只是把先人
寫過的東西、原汁原味的翻譯成現代人看得懂、更能體會的文章。
我想我們在解釋經文時,我們可以創新的範圍應僅限於增加對原經文的理解
與對原經文的翻譯。你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創新翻譯」是忠於原經文的呢? 你必須要
看看其他的學者對於你的見解是支持還是反對。這也是為甚麼學界那麼注重同輩
審稿這個步驟。如果幾乎所有的學者都對你的翻譯持反對態度,那你的翻譯應該是
有問題的。但如果學界一片倒的認為你的翻譯是近代最佳翻譯 (如 Esolen 所譯的
但丁神曲),那你的翻譯就還是在可接受的創新範圍、而不是隨己意竄改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