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百年後張三豐本人在少林寺的說法:
===
服侍覺遠大師,得蒙授以『九陽真經』,這部經書博大精深,只是其時貧道年幼,所學不全
,至今深以為憾。其後覺遠大師荒山誦經,有幸得聞者共是三人,一位是峨嵋派創派祖師郭
女俠,一位是貴派無色禪師,另一人便是貧道。貧道年紀最幼資質最魯,又無武學根底,三
派之中,所得算是最少的了。
空智冷冷的道:「那也不然,張真人自幼服侍覺遠,他豈有不暗中傳你之理?今日武當派名
揚天下,那便是覺遠之功了。」
===
從文中判斷
張三豐認為,他與郭襄無色禪師三人之中,他所掌握的九陽真經最少
主因是他當時全然不會武功而且年紀小,不及有武功根底的其他二人
可是空智的反駁似乎也很有道理,畢竟張君寶從小就服侍覺遠,可能張三豐才是掌握最多九
陽神功的人
所以張三豐真的掌握最少嗎?
1.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饑餐野果
,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數年之後,便即悟到:「達摩祖師是天竺人,就算
會寫我中華文字,也必文理粗疏。這部九陽真經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後世中
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托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夾縫之
中。」這番道理,卻非拘泥不化,盡信經書中文字的覺遠所能領悟。只不過並無任何佐證,
張君寶其時年歲尚輕,也不敢斷定自己的推測必對。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
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然內力大進
2.有實戰經驗一次
神鵰俠侶 第四十回 華山之巔
(文長,有剪輯)
張君寶突然喝道:「我來搜!」上前伸手,便向尹克西腕口扭去。尹克西左手在他手腕上個
帶,右手在他肩頭輕輕一推,「啪」的一聲,將張君寶推出去,摔了個觔斗。?
覺遠叫道:「啊喲,不對,君寶!你該氣沉於淵,力凝山根,瞧他是否推得你動?」張
君寶爬起身來,應道:「是!師父。」縱身又向尹克西撲去。?
張君寶滿臉通紅,回到覺遠身旁道:「師父,還是不行。」覺遠搖了搖頭,說道:「他
這是故示以虛,以無勝有。你運氣之時,須得氣還自我運,不必理外力從何方而來。你瞧這
山峰。」說著一指西面的小峰,續道:「他自屹立,千古如是。大風從西來、暴雨從東至,
這山峰既不退讓也不故意和之挺撞。」張君寶悟性甚高,聽了這番話當即點頭,道:「師父
,我懂了,再去幹過。」說著緩步走到尹克西身前。?
覺遠搖頭晃腦的道:「不錯,尹居士此言有理……嗯,嗯,君寶,我幫手是不幫的,但你要
記得,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你記得我說,氣須鼓蕩,神宜內
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張君寶自六七歲起在藏經閣中供奔走之役,那時覺遠便將《九陽真經》中扎根基的功夫傳
授了他,只是兩人均不知那是武學中最精湛的內功修為。少林僧人大都精於拳藝,但覺遠覺
得掄槍打拳不符佛家本旨,抑且非君子所當為,因此每見旁人練武,總是遠而避之。直到此
時張君寶迫得和尹克西動手,覺遠才教他抵禦之法,但這也只是守護防身,並非攻擊敵人,
張君寶聽了師父之言,心念一轉,當下全身氣脈貫通,雖不能如覺遠所說「全身無缺陷處、
無凹凸處、無斷續處」,但不論尹克西如何掌擊拳打,他已只感微微疼痛,並無大礙了。?
那邊廂覺遠聽得張君寶不住口的哇哇呼痛,也是不住口的求情叫饒:「尹居士,你千萬不可
下重手傷了小徒的性命,這孩子人很聰明,良心好,知道我失了世代相傳的經書,歸寺必受
方丈的重責,這才跟你糾纏不清,你可萬萬不能當真……」他求了幾句情,又禁不住出言指
點張君寶:「君寶,經中說道:要用意不用勁。隨人而動,隨屈就伸,挨何處,心要用在何
處……」?
張君寶手臂被他拉住,登時半身酸麻,再也不能動彈,愕然回頭。楊過低聲道:「你只挨打
不還手,終是制他不住。我教你一招,你去打他,且瞧仔細了。」於是右手袖子在張君寶臉
前一拂,左拳伸出,擊到他胸前半尺之處,突然轉彎,輕輕一下擊在他的腰間,低聲道:「
你師父教你:挨何處,心用在何處。這句話最是要緊不過,你出拳打人,打何處,也是心要
用在何處。你打他之時,心神貫注,便如你師父所言,要用意不用勁。」?
他不知張君寶練了《九陽真經》中的基本功夫,真氣充沛,已是非同小可,只不過向來
不會使用,這時分別得到覺遠和楊過的指點,懂得了用意不用勁之法,那便如寶劍出鞘,利
錐脫囊,威力大不相同。
覺遠心中一凜,叫道:「尹居士,這一下你可錯了。要知道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
,先發制於人啊。」?
楊過心道:「這位大師的說話深通拳術妙理,委實是非同小可,這幾句話倒是使我受益不淺
。『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之理,我以往只是模模糊糊的悟到,從沒想得這般清楚。只是
他徒弟和別人打架,他反而能出言指點對方,也算得是奇聞。」轉念又想:「憑那尹克西的
修為,便是細細的苦思三年五載,也不能懂得他這幾句話的道理。」?
覺遠叫道:「君寶,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
覺遠所說的這幾句話,確是《九陽真經》中所載拳學的精義,但可惜說得未免太遲了些,事
到臨頭,張君寶便是聰明絕頂,也決不能立時領悟,用以化解敵人的掌力。這時他被尹克西
的掌力壓得氣也透不過來,腦海裡空空洞洞,全身猶似墜入了冰窖。?
======
照此兩點來看
跟張三豐自己認為的不同
張三豐應該是九陽真經,掌握最多的人吧
,他除了背誦的經文,只要回想起這一次覺遠和楊過指點的實戰,他應該是受益掌握最多了
。
郭襄就僅僅限於那次夜裡聽覺遠荒山誦經,可是郭襄一開始邊聽邊想,其中也聽漏了不少經
句,最後才認真記憶經句,而不像君寶從頭就只是靜坐聽著覺遠誦經。
至於無色禪師聽了多少就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