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碧)作為金庸真正開始的碧血劍
碧血劍比起書劍有著進步。在這部書中,金庸第一次寫出了像模像樣的人物與像模像樣的
情節,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金蛇郎君夏雪宜與其相關段落。不過在進入正題前,先談一談本
系列文是如何判斷金庸作品提升的。
“西洋傳統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於小說作者
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小說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基本內容是人的感情
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構之
美。關鍵在於怎樣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表現出來。什麼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
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的表達。”
這段引文雖然是金庸的言論,不過這理論也是引自一般論的,我們直接拿來用就好。判斷
提升的標準很簡單,如何通過環境、人物、情節三個方面的設計,更好地表達人的感情和
生命。寫作的優劣歸根到底是一個技術問題,文組和理組的區別未必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
大。俗小說作者常常在細部情節、背景上大下功夫以圖突破所謂俗套,前人寫的英雄是黑
暗的,我就寫歡樂的。前人寫的人物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我就寫現代人轉生到秦朝。惜
乎武俠今日已不流行,不然轉生成史萊姆、轉生成蜘蛛寧不能出於武俠哉?這就好比認為
能解出10=2x+4方程解比能解出5=x+2方程解高級得多,而從不考慮學習線性代數。金
庸與旁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熟悉寫作理論,並有意識地實驗技術、訓練自己,將普世性
的手法與題目應用到武俠上,而非繞著刻板先例打轉,武俠對他而言只是一種題材。碧血
劍是他踏出的第一步,這一步並不大,但積少成多,在日後的作品中我們將看到一次次的
成功會積累到何等高度。而有些讀者卻買櫝還珠,認為天龍與射雕的區別僅有蕭峰一出場
即武功很高,鹿鼎與射雕的區別僅有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如此只見一斑,豈不可笑?
碧血劍值得分析的地方有且僅有金蛇郎君故事,如果有所謂的金庸風格,那麼此處就是第
一個體現出這種風格的橋段。這個故事的數種風格都明顯地延續到了後期作品:
一、金庸的設計傾向於審美性,而道德性低。
“我孤身一人逃脫在外,現歸來報仇。血債十倍回報,方解我恨。我必殺你家五十人,污
你家婦女十人。不足此數,誓不為人。”這是英雄人物金蛇郎君所說並付諸實施的計劃,
而金庸顯然並不認為這會損害他的形象。金庸對於人物、情節設計的評判基本取決於是否
能感受到美,世間通行道德影響甚微。
二、在情節上,金庸又特別愛好有崇高元素的。
美學概念上的崇高指英雄因無常的命運而遭到毀滅,也即悲劇的本原。夏雪宜本來是無敵
的,但當他愛上溫儀,他就有了弱點,因此兩次被溫家偷襲,最終走向悲劇結局。此處請
注意,在第一點中我們已經說過,某人物是否是英雄與他遵守多少道德幾乎沒有關係。
三、在人物上,金庸喜歡描寫情感激烈、敢於追求的英雄人物。
夏雪宜是一個例子。在之後的金庸作品中,即使是貌似溫和的張無忌,他的“算了算了”
也是他自己非要“算了算了”,別人勸他算了而他就真的算了這類事,我印象中是一次也
沒有。其他這類主角配角就更數不勝數了。
因上述原因,如果是不太能接受激烈情感、無視道德的讀者,讀金庸小說會有這書在誨盜
誨淫的想法實屬正常。隨波逐流的卓一航、自虐成性的李尋歡、從不殺人自封道德模範的
楚留香,自陳家洛後,金庸筆下再也沒出現過這種主角。武俠小說這一體裁掛出的羊頭總
有快意恩仇、勸人向善一類,但如果讀者被這羊頭吸引進來,讀到名義上作為武俠小說代
表的金庸,多半要么誤解,要么覺得金庸犯了錯。但其實如果我們只從文本出發理解,真
的很難說金庸寫下的小說與這些羊頭關係有多大。如果有讀者愛看的是這些羊頭,我誠心
建議還是放棄金庸為妙。
但我愛看。因為他憧憬的是浪漫主義的英雄,愛寫與怪獸搏鬥、勇敢的海克力士,在後期
甚至對軟弱的人物極盡嘲笑之能事。他筆下的英雄敢於承擔,無論承擔離經叛道的罪過還
是他人的性命。在這個推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道德為盾明哲保身的中華文化中,金庸
卻是一個極少極少的、能寫出真正英雄的作家啊。
另外,本書第二十回中袁承志去見李岩,在路上看到闖軍縱兵劫掠一處,也是極好的橋段
。但這段在連載版並沒有,而是修訂版增加的。一來,李自成研究在大陸是顯學,直
到今天仍有許多著名學者認為李自成最大的錯誤不是拷掠,而是和地主階級同流合污,沒
有把他們全部清算——是的,全部清算。在金庸連載時,就算他要寫,羅孚等編輯恐怕也
難以同意。二來,這一段是在金庸後期世界觀變化後,才能寫出的段落。這一變化我會在
後面再說。
不過澄清一下,這一變化絕不是現在以訛傳訛的什麼金庸從漢族中心進步到中華中心。重
複一次在之前文章中提過的年份問題,金庸出生於一九二四年,清帝遜位、五族共和已過
去十幾年了。在他成長的年代,對於清朝的批判與其說是什麼民族主義,還不如說是為了
維護新政權的合法性。至於不作為壓迫者的滿族與其他各族,當然已被國族主義者一下劃
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金庸寫出鹿鼎記時已年近五十,活了這許多年,終於明白了他小
學時被教的五族共和概念,難道是智力有障礙?
書劍中的女主角霍青桐與香香公主姐妹都是回人,這眾所周知。如果單以金庸舉例,可能
不夠有說服力,還是請出比金庸思想更加革命的梁羽生為例吧。梁羽生在他的作品中對清
朝的描寫是什麼樣子呢?是這樣:
閻中天慢慢走過去,兩手在老和尚脅下一架,老和尚抬起頭來,忽見他滿眼紅絲,滿面殺
氣,大吃一驚,喝道:“你幹什麼?”順治到底是做過皇帝,雖然做了和尚,餘威猶在,
閻中天給他一喝,兩手猛然一鬆,全身似患了發冷病一般,抖個不止,老和尚失了倚靠,
一跤跌落床下。康熙急顫聲厲叱道:“你,你,你還不好好、服侍父皇?”閻中天定了定
神,一彎腰將老和尚挾起,閉住眼睛,用力一挾,只聽得老和尚慘叫一聲:“玄燁,你好
!”清代的開國君主,竟然不死在仇人劍下而死在兒子手上。
此段文字出自《七劍下天山》,說真的,令人啞然失笑。但是,在本作中,納蘭容若卻是
一正面人物。納蘭即海西女真葉赫部那拉氏,著名的慈禧太后也出自此氏。
從此例,我們也就大可了解當時人的國族主義主張大概如何,也就不會誤會金庸到了五十
歲還沒有長進,寫出“漢人沙文主義”“狹隘國族主義”的鹿鼎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