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on (Achilles)
2018-10-02 14:48:06※ 引述《simonjen (狂)》之銘言:
: 看到有人聊起工業4.0就讓人覺得有趣,
: 基本上我個人是看衰發展工業4.0,原因在於人力太便宜,導入的動力很低,
: 加上現在多數的中小企業老闆有交接問題,所以我知道的蠻多都是能做就做,
: 不能做就收,這樣要他們去導入實在是有困難。(反正當初年輕的時候本賺得夠多)
說殘酷一點, 會覺得 "人力太便宜, 導入的動力很低"
這種公司可能收一收比較好.
人力便宜代表付出的薪資很低, 也隱含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
通常是容易被取代, 以及面臨競爭淘汰的行業.
: 再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問題,基本上這技術不算是難,但是高雄很缺人去搞這一塊,
: 台灣的IT產業雖然蓬勃,但是多數都集中在台北,剩下的地方也都只是零星的聚落,
: 真的要搞一個這麼大型的系統高雄的人才蓄能還是有問題,
我之前寫過一篇(但好像被刪掉了).
台灣目前的能力要做大型系統不容易, 但可以和平台供應商合作
做軟硬體結合的應用. (類似紡織業和 Google Cloud ML)
等累積實力之後慢慢就有機會做更大的計畫.
: 雖然我知道不少的好工程師都是高雄人,但畢竟資訊產業的資源幾乎就是在台北了!
: 你要工程師們都回高雄奉獻?人家也有人家的機會成本問題,哪是一句鄉愁就會回家。
: 最後我們聊聊工業4.0對中小企業的好處,基本上如果高雄真的把工業4.0做得好,
: 那就是飛天了!我們先不論其中的軟體業發展可以有多少的吸引力,
: 光是看看中小企業就知道了,我們可以了解中小企業多數因為資本問題,
: 所以不能接太大的單,但是工業4.0的導入可以把這些單的需求有效能的分散出去,
: 依據不同的廠商可以供給的量做好最好的分配降低的製作成本,
: 原物料、加工品有了最完善的分配中小企業大致上可以像是大型企業一樣去共同接大單,
工業 4.0 是個很攏統的名詞, 可是你舉的例子, 卻是類似拼團購的概念
這是已經.. 被證明過不太可行的方案.
剩下的我就不便評論了.
: 所以真的能成嗎?我想突破口在於一個很會做整合的人和一些年輕的產業接班人的意願,
: 如果這些新的接班人都不願意的話,我想在這上面大概就是浪費時間。
: 畢竟一個好的工業4.0系統要上線除了時間去撰寫、制定新的規則之外,
: 還有很多的know-how,這些know-how別人不告知你,根本沒辦法去做出好系統。
不用那麼擔心.
在一個競爭的市場, 只要有一間公司採用了新的系統並取得優勢
那麼大家總是會順著潮流走的.
作者: zzh1014 (童言無忌) 2018-10-02 17:23:00
科學園區根本假議題,沒大公司的研發端進駐是有個屁用,高雄1堆靠拿政府標案在養的下游小公司是能給多少薪水?至於公司要多大叫大公司,我前主管說資本額沒100億的都小公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