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 止觀修行

作者: GodTaipei (上帝)   2014-04-09 11:00:39
止觀修行
時間: 2008-07-06 07:25:24 | 瀏覽:662次 | 評論:0條
止觀之修行亦稱安那般那(觀出入息),這種修行是佛教裡的一種修行方式,指的是「心
的開展」;若用一般的說法,就是指「禪修」,亦可說是止觀法門,它的目的在滌蕩、憎
恚、怠惰、焦慮、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騷亂不淨,一方面又培養集中注意力、清明的
心智、知識、意志力、精進力,分析力、自信、歡喜心、寧靜的心境等優良品格,以冀最
後導致如實知見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證入最終的真理──涅盤。
「止」,梵語奢摩他Samatha;「觀」,梵語毗缽捨那Vipasyana。即是禪定、智慧二學,
是修學一切佛法的根本。簡言之「止」是使心念集中於所觀察的對象,而不分散,也被稱
為「寧謐的開展」,而且由此而達到身心「輕安」之境。《寶雲經》釋「奢摩他」為「心
一境性」──心專注於一境。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五說:「依定住心說名為止
」。「觀」則是在「止」的基礎上以智慧思維抉擇真理,修習止觀正足以破除眾生的煩惱
障(我執)及所知障(法執)。故其乃是一切大小乘修行方法的根本。
《習定管窺》曾說:「所謂『觀』,便是依修『止』所得身心輕安的境界為基礎,以智慧
深入觀察定中生起(所思維對像)的影像。」又云:「若修『止』未成,身心未能生起調
暢自在、遠離煩惱的感覺,縱然以觀慧思維抉擇事理,亦不名修『觀』,只能稱為『毗缽
捨那相應作意』,即是相似於觀的思維活動而已。修行人必須修止成功,獲得輕安後,以
觀慧思維抉擇,才是真實妙觀。」由此可見,禪修之道始於修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的教導當中,也有提到各種修定的方式。佛陀在開悟之前,也曾
跟隨瑜伽行者,學習過八種心靈高度專注的境界。終其一生,佛陀始終沒有間斷地繼續修
定。佛教的大小乘經典、戒律,都描述釋迦牟尼的禪定功夫獨步千秋,雄視百代,能隨意
出入於任何一種禪定境界。他說法時常常入定,並表現出種種神通、變化。所以在《圓覺
經》說:「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止觀之修行追求一切事物的至高真理,追求人與宇宙的統一,最終達到最終的真理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4-09 20:02:00
要懂止觀就必須學菩提道次第廣論
作者: yogi (Yogi)   2014-04-10 04:57:00
清淨道論也是相當值得參考的
作者: benchen (南瑤)   2014-04-28 12:25:00
要學止觀不見得只有廣論可學,天台止觀也是大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