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第5卷》 無垢性品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2-09-14 01:21:15
出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第5卷》 無垢性品第四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經文:
「智光比丘!以何義故,說名真實修沙門行如旃陀羅?其旃陀羅每遊行時,手執錫杖
不敢當路,若人逼近振錫令聞。於大眾中心行謙下不敢輕慢,被呵責時,心無怨恨
未嘗加報,罵辱鞭撻默然受之。何以故?自知下性不階眾流,以是因緣無瞋無報。
智光當知,出家菩薩亦復如是,剃除鬚髮形同嬰兒,執持應器依佗活命,身著袈裟如
被甲冑,杖錫而行如持鉾槊,執智慧劍破煩惱賊,修嬰兒行饒益一切。是故一切三毒
利箭,不入真實沙門之身。出家菩薩以三觀門修忍辱行,名真出家。
觀諸眾生是佛化身,觀於自身為實愚夫;
觀諸有情作尊貴想,觀於自身為僮僕想;
又觀眾生作父母想,觀自己身如男女想。
出家菩薩常作是觀,或被打罵終不加報,善巧方便調伏其心。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智光比丘汝諦聽,  出家菩薩所應作,
 無緣大慈攝眾生,  猶如一子皆平等。
 發菩提心求正覺,  應作三種成佛法:
 心常住四無垢性,  當修十二頭陀行,
 下心猶如旃陀羅。  四威儀中作是念:
 十方無量諸菩薩,  剎那剎那趣聖道,
 彼既修證我亦爾,  如何流轉三界中?
 恒居生死無量苦,  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輪迴處何道?  胎卵濕化受何生?
 身口意業於何修?  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細觀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續,  大喜大捨為先心,
 為有緣者說妙法,  晝夜修心不暫停。
 如去頂石救頭燃,  念三觀門常不離:
 觀諸有情是佛身,  唯我獨處於凡類;
 一切眾生等尊貴,  我為僮僕居卑賤;
 世間眾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佗打罵不瞋嫌,  勤修忍辱無怨嫉。
 四事供養心不著,  是則名為無垢性。
 三十七品菩提分,  及以如來果報身,
 如是殊勝無漏法,  四無垢性為根本。
 不放逸行常修習,  是名出家真佛子,
 菩提智種念念增,  無漏聖道皆成就,
 速得超於無量劫,  端坐華王法界中,
 福智二嚴皆圓滿,  無邊劫海利群生。
 由無垢性皆成就,  證獲如來常住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