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翻過一篇文章,Success Rate of MLB Draft Picks by Slot(本版第18840篇),
該文作者將1990~2006年的選秀球員依上MLB前六年的WAR
做三個等級,然後由高到低分別定義為優秀,成功,Bust
最近我看到兩篇文章也是用WAR來計算各階段選秀的效益,雖然是2009年的文
但挺有趣的,統計出來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兩篇我講大概意思,
不逐字翻譯,請見諒
第一篇 Feeling a Draft
http://www.beyondtheboxscore.com/2009/5/26/884500/feeling-a-draft
作者把1990~1999年的選秀,一樣第一輪每五個順位為級距(21~30順位除外),
以前六年的WAR(不包含9月擴編上的那年),來算每年前30順位的平均WAR
Pick Range AVG WAR
1~5 1.2
6~10 0.85
11~15 0.66
16~20 0.72
21~30 0.24
1. 不意外,順位越前面,效益越高,但有趣的是16~20順位比11~15順位高一點
2. 第一順位為2 WAR/每季,當中也包含一些BUST的狀元(Brien Taylor, Paul Wilson)
也包含一些未來的HOF (Alex Rodriguez, Chipper Jones)
PS: A ROD...,別忘了這是2009年的文
3. 21~30順位跟16~20比,有明顯的落差
另外,將前30順位分成四組,大學打者,大學投手,高中打者,高中投手來看看四組WAR的落差
大學打者 0.93
大學投手 0.56
高中打者 0.80
高中投手 0.44
效益最好的大學打者跟最差的高中投手有很大的落差,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投手
在2000~2004年的選秀WAR表現不錯為0.8 WAR
將投手分成四組
大學左投 0.72
大學右投 0.50
高中左投 0.29
高中右投 0.50
高中左投很明顯比其他四組差很多,成功的例子只有CC Sabathia,但如同上述2000~2004
年的高中投手表現得不錯,平均WAR為1.1,而這段期間的優秀左投有Scott Kazmir,
Cole Hamels,John Danks.
接下來作者將打者依位置做區分(這裡將大學野手跟高中野手混在一起算,
因為兩者的WAR差不多)
Shortstops 1.00
Corner IF 0.85
Catchers 0.80
Outfielders 0.79
作者沒特地分角落外野手跟中外野手,因為BR沒區分開,2B沒特別計算,因為
很少2B選秀球員
第一輪選秀球員有62%的BUST機率,高於聯盟平均(3 WAR)的只有7%
再來第二篇 Draft Picks and Expected Wins Above Replacement
http://baseballanalysts.com/archives/2009/06/draft_picks_and.php
作者把1~50順位,逐個順位統計WAR,51~500則是每50順位算一個平均值
(取樣跟第一篇一樣,差別是這篇作者以前六年累積的WAR,而非年平均WAR)
圖做得非常棒,一目了然,請直接看文章連結裡的圖,AVERAGE WAR by Draft Pick
很明顯前五順位每一個順位就有很大落差,接下來隨順位越後面落差越緩和
第一順位的平均前六年WAR為19.8,第二順位落到14,第十順位則下降到6.2
30順位3.6,100順位2.0,500順位0.9
再來作者將這幾年每個順位分成四組,一樣高中打者/投手,大學打者/投手
1st順位 100th順位
大學 高中 大學 高中
打者 25.3 20.7 2.66 2.17
投手 16.8 12.2 1.76 1.28
作者一樣做一個圖表,Expected WAR values By Type of Player
請直接看連結裡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