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chicen: 不認同楠梓那段,今天你走後昌德民,等於完全沒顧慮到加工 05/26 07:03
→ chicen: 區,楠梓車站(甚至大社)的人口及轉乘,楠梓加工區及都會公 05/26 07:04
→ chicen: 園兩站運量都不錯,這兩者重要性應該大於右昌那邊,而且右 05/26 07:04
→ chicen: 昌德民勉強可利用油廠國小。那邊聚落分散是主因,就只能選 05/26 07:04
→ chicen: 平均的地方。 05/26 07:04
坦白講,木已成舟,也沒什麼好討論的
只是紅線楠梓段的選線決策算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回到1990年代高捷規劃,紅線目前左楠加昌的走法是完全合理的選擇
當時後勁在人口及商業上都樂勝右昌,沿線還有楠加、中油、榮塑、高海科大等公共設施
反觀當時的右昌到翠屏一帶,大道勉強就只有兩條
一個是臺十七線後昌轉右昌,一個是軍校轉加昌
右昌市街裡面的右昌街還沒拓寬,藍昌路還沒拓寬,後昌新路不存在
德民路只通到藍昌路,還沒和外環北路連通拓寬,更別說什麼接到楠仔坑土庫
外環西路還沒拓寬,也只通到加昌路,也別提都還是農田魚塭的高大特區
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到了2000年代,右昌當時的發展勢頭已經明顯超越後勁
尤其是右昌街拓寬和德民路拓寬打通,將翠屏里和加昌站附近都納入右昌的生活圈
因此有聲音建議改走左楠後昌德民接臺一線
可惜的是,小夫市府為了加速高捷動工,避免節外生枝,所以仍然採1990年的規劃
右昌部分就交給未來的右昌線或是走鳳仁路的綠線繼續延伸至德民路
把時間點拉回現在,右昌、翠屏到高大特區這一片果然成了楠梓發展最快的區域
也多了榮塑廢廠,外環西路打通至左楠路,後勁溪上打通益群橋和德惠橋
不管紅線選擇走左楠外環西或左楠後昌再右轉德民,都可能是比現狀更好的選擇
不但照顧到右昌到翠屏的住宅區,同時仍然可以服務楠加、中油、高海科大等公共設施
附帶一個有趣的點是楠加現狀是開發路以北一直擴廠
以南主要是經濟部行政區不動如山
所以走德民反而還比走加昌更接近楠加的就業人口
但還是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以現在這個時間點看的事後之明
因為我們不知道倘若十年後煉油總廠這一大片更新後,是否又會有不一樣的情況
推 atriple: 推高雄市公車路線。 05/27 01:36
推 atriple: 我還是不懂建工本館段不好的原因,因為在我看來, 05/27 01:40
→ atriple: 那條從三民東中間貫穿,可以服務很多三民東的人。 05/27 01:42
推 atriple: 其實這樣選線也是不得已的,畢竟三民東和前鎮那一帶 05/27 16:05
→ atriple: 的路大部分都很小,所以前鎮那邊選中山路,三民東選建工 05/27 16:06
→ atriple: 路和本館路。如果路線要改走其他地方的話,就要像 05/27 16:07
→ atriple: 二三十年前拓寬建工路那樣來做,或者地下隧道挖深一點, 05/27 16:09
→ atriple: 然後在地面上開設有如人行地下道出入口尺寸的車站出入口. 05/27 16:10
我想我在原文把黃線和紅線楠梓段並列在一起讓a大誤會了
我的意思是高捷選線在市區市郊中間這一圈既然是不得不的選擇
那就更應該正視捷運站離附近住宅區最稠密的部分還有幾百公尺的問題
像建工澄清五甲兩側主要還是透天厝或公共設施
真正稠密的高樓住宅是在更裡面的正興大裕陽明正義大明新富等等
https://imgur.com/3FrZbxk
借用c大這張圖可以發現上述幾條道路大多只在圓周打擦邊球
依據高捷目前紅橘兩線通車快十年的經驗來看
實在很難期待居民會選擇會利用步行或公車前往使用捷運站
更有可能還是像現狀一樣,機車一發動就直接前往目的地
所以市府更應該去改善這種鄰里內部的捷運公車接駁
而不是一直鬼打牆說捷運站周圍500公尺是服務範圍,其他就撒手不管
而不去進一步思考為什麼無法長期留住住在第499公尺的小明的心
或是有什麼辦法可以吸引到住在第501公尺的小美
要不然黃線恐怕真的會重蹈覆轍,仍然只有那500公尺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