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台
基隆捷運拍板定案,可能存在哪些挑戰?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4041
李季軒/實習編輯 林元凡/核稿編輯
行政院上個月宣布拍板基隆捷運,目標要在2032年四月完工。不過我們實際走訪基隆,每
天通勤台北的民眾,對於新捷運的搭乘意願都很低。學者更預估,未來不但得跟台鐵搶旅
客、還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命運。基隆捷運希望能夠達成基隆、台北、新北的三贏,除了財
務負擔和成本效益,接下來的環評還有土地徵收,再再都是必須要克服的實際挑戰。
早上七點半,基隆火車站附近人們行色匆匆,都是要趕著搭火車或客運去台北上班上學。
基隆36萬人口,有超過11萬人每天通勤到台北,其中22%搭火車,31%開車,搭客運人最多
,佔總數的33%,王小姐也是其中之一。
王小姐告訴《獨立特派員》,雖然客運可以直達台北市南京東路的辦公室,但從家裡騎車
、等車加上搭客運,每天通勤還是一個半小時起跳,最無奈是遇上大塞車,最久甚至花上
超過兩個小時。
排隊、轉車或塞車,是基隆人揮之不去的通勤惡夢。為了解決基隆到台北的交通,行政院
拍板基隆捷運路線,共設13站,從南港往東、在樟樹灣與民生汐止線整合、經過汐止、五
堵、六堵,終點站是八堵,全長16.05公里、2032年四月通車。八堵到基隆則列為第二期
路網。
只是基隆捷運沒到基隆,不只王小姐表示因距離關係將來不會搭乘,在客運站問起通勤族
未來意願,也幾乎都得到一樣的答案。就連搭火車通勤的民眾也認為,多了捷運的轉乘路
線,不僅不方便也可能延長通勤時間。
捷運轉乘路線複雜,方便性低使民眾卻步
而究竟未來基隆捷運轉乘到底方不方便,經過《獨立特派員》實測發現,八點二十七分的
區間車,從基隆站出發,大約七分鐘就到達八堵火車站,不用出站直接從台鐵月台,可以
走地下連通道,接到未來的八堵捷運站。
基隆捷運是中運量運輸,類似於台北捷運的文湖線。將以高架路段、穿過七堵、六堵、五
堵及汐止,進入台北市南港展覽館後改走地下,到達五鐵共構的南港車站終點站。
未來南港站的地下,從北到南分別有基隆捷運、高鐵、台鐵及台北捷運板南線,基隆捷運
要轉乘板南線,得先越過高鐵及台鐵。地下就算有連通道,因為各系統的軌道在地下不同
樓層,距離也不能以直線三百公尺來計算。
實際走一次轉乘動線,得先搭電扶梯到地下二樓,穿過高鐵大廳、再搭電扶梯到地下一樓
、繞過百貨商場,才能到達台北捷運板南線的入口。在沒有迷路的狀況下,大約花費五分
鐘的時間,而未來南港站有商場、有兩線捷運又有雙鐵,如果標示不夠清楚、將會是轉乘
大考驗。
不只南港,基隆捷運的其他車站也一樣。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鄭羽哲說明,例如
汐止區公所站、百福站都是在與台鐵車站四到五百公尺的範圍內。一旦出現轉乘不方便的
情形,可能會導致民眾只選擇單一交通工具的問題,最惡化的情況則是完全放棄捷運與台
鐵,改為自行騎車或開車。
台鐵相較優勢多,捷運轉運量十分有限
基隆捷運許多路段都與台鐵平行,汐科站、汐止區公所、百福跟七堵站,都在台鐵的火車
站附近、距離相差幾百公尺。未來的基隆捷運七堵站,位於基隆河畔的停車場,距離台鐵
大約六百公尺,民眾若要轉乘得步行十分鐘。
捷運與台鐵平行的模式,是否會導致兩者的旅客都分別降低,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隆
市議員陳薇仲表示,由於基隆通勤人數本來就不多,因此兩個系統共存可能會產生營運困
難。
台鐵正準備公司化、等待脫胎換骨,又有基隆捷運來挖旅客,兩鐵相爭不只比服務跟轉乘
方便性,票價也得比一比。以台北捷運費率計算,未來基隆捷運八堵到南港大約40元,到
台北車站大約55元,但搭台鐵卻分別只要22元跟36元。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分析,由於不論是行車時間或是票價,台鐵相較基隆捷運
都更佔優勢,因此將來在雙線平行的狀況下,從台鐵轉移到基捷的運量其實非常有限。就
算民眾願意多掏錢、多花時間,去搭一條嶄新的捷運,但以台鐵沿線進出站人口來看,最
多人的汐止每天也僅有1.9萬人搭乘。
基隆捷運經費預估425億,中央負擔七成七,其他由台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協調分攤。
學者認為,難題不只是誰要出多少錢、還有未來該由誰來負責營運、負擔虧損。李克聰補
充,由於目前捷運招標情況成本大量上漲,因此目前的425億仍是嚴重低估,將來必定還
會追加預算。
虧損機率高,地方開發有疑慮
即使台北捷運每日運量突破兩百萬人次,去年依舊大虧損五十億,基隆捷運虧損已經是必
然的宿命,而中央地方都在想辦法創造運量。交通部鐵道局委託基隆市政府,規劃開發七
堵站區,行政院長視察時簡報,會將七堵發展為新創及研究智庫。
基隆市都市發展處長徐燕興表示,目前的草案初步計算大概有140億的效益,但七堵是不
是真的會有140億的大未來,地方民代很懷疑。因為基隆市政府才剛花4200萬,規劃北五
堵國際研發新鎮,且原本2020年底就應該完成的工程,至今仍沒有完工。
基隆市議員陳薇仲說明,基隆市政府到現在都無法完成的原因,是因為涉及軍方及私人土
地糾紛,目前整體計畫可能會延宕到2023年。而政府連北五堵的研發新鎮都還沒規劃好,
又端出七堵要建新創及研究智庫,也難免讓地方對開發效益畫上問號。
鐵道局規劃,基隆捷運是要串起內科、南港,然後帶動沿線工業區升級,將北五堵、百福
、六堵、七堵與八堵,串聯成基隆河谷的產業廊帶。但沿線這一大片貨櫃場要轉型,需要
的時間恐怕遠超過捷運建設的十年。
五年前,總統蔡英文宣布基隆輕軌Tram Train計畫,原本是要買新車、運行在台鐵的第三
軌,幾經折衝、五年後提升為中運量捷運。而隨著經費變多了、運量變大了,不變的是城
市的捷運路線,成為日復一日把居民往外送的城際運輸。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鄭羽哲分析,往後民眾不論是在求學或是就業上,都會需要
透過通勤進入台北都會區,而當民眾的生活依賴於其他縣市時,對於基隆的商業活動跟基
隆當地的運輸發展就會造成傷害。
現有人口、經濟及運量,都難以支撐基隆捷運,雙北對基隆的磁吸效應,更可能因為捷運
而更加嚴重。基隆捷運將開往什麼樣的未來,不只是港都民眾等了二十年想要問的問題,
還攸關北北基生活圈的國土規劃。基隆捷運的難題,也是台灣各地軌道建設的難題。
(※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