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銘言:
: ※ 引述《wikider (wikider)》之銘言:
: 我只能說你這種一直沒有找我引用的書,例如形意拳孫祿堂(1923)《拳意述真》都沒看
: 以為抓到了盲點沾沾自喜,但卻自證你連形意拳的基本功都沒看。
難得有人會引書聊天... 跟著聊一下
拳意述真裡面有一篇
張樹德論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不言器械。予初練之時,亦只疑無有槍刀劍術之類。予練槍法數十年
,訪友數省,相遇名家,亦有數十餘名,所練門派不同,亦各有所長。予自是而後,晝夜
勤習,方得其槍中之奧妙。昔年用槍,總以為自己身手快利,步法活動,用法多巧。然而
與人相較,往往被人所制。後始知不乎形式法術,有身如無身,有槍如無槍,運用只在一
心耳心即槍,槍即心也。槍分三節八楞。用眼視定彼之形式,上中下三路,或梢節,中節
,根節,心一動而手足與槍合一,似蛟龍出水一般,直到彼身,彼即敗矣。方知手足動作
,教練純熟,不令而行也。予自練形意拳以來,朝夕習練,將道理得之於身心,而又知行
合一,故同一長短之槍,已覺自己之槍,昔用之似短,今用之則長。更覺善用者,不在槍
之形式長短,全在拳中神意之妙用也。又方知拳術即劍術槍法,劍術槍法亦即拳術也。拳
經云:「心為元帥,眼為先鋒,手足為五營四哨,以拳為拳,以拳為槍,槍扎如射箭」即
此意也。故此始悟形意拳術,不言槍劍,因其道理中和,內外如一,體物而不遺,無往而
不得其道也。
這篇在講說 為什麼古人稱門派都稱為某某拳不稱為某某槍劍刀
尾段提到說 道理中和 內外如一 以操作拳與槍刀劍
所以古人說的某某拳 是一種綜合的身心操作方式(身體的大小周天 心理的拳無拳意無意)
說拳的時候 不是單止於徒手的攻防技術而言 所以稱拳時其實已經包含了槍刀劍的意思
那具體而言 練習的時候要不要練槍? 會不會說只有練徒手不練器械?
中間那段就有講到練槍法十餘年....
傳武現代頭痛的問題還是一樣 冷兵器時代過去
技術優勢已經不在 沒有全力發展冷兵器技術的誘因了
格鬥化需要很多know how的補充 要不要轉向發展看各家師傅的意願
不然就是作為防身術 健身術 文化傳承 運動化
看各家優勢定位在哪裡 各自發展
有一些問題是某些門派高手量產太少 我覺得那是真的有問題 技術傳承上出狀況
網路資訊公開後 看到有些門派真的可以量產高手 明顯有掌握到系統化的訓練方法
至少師兄弟學生間的身體運動模式是一樣的 沒有一代只出一人的狀況
唉...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