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unHuai (BONE!!!!)
2014-09-20 14:38:04 各位好,我因為學校課程而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在讀《1844經濟學哲學手
稿》時,浮現了很多疑問。我也猶豫了很久是否要到板上發問,因為覺得自己的問
題可能太過粗淺,或是自己理解不足犯太多錯誤,但愈讀愈覺得挫折,所以還是硬
著頭皮麻煩各位幫我看看這些問題,希望能夠有些對話與討論。
在讀的過程中問題是不斷浮現的,在這邊想先提幾個比較大,而且感覺起來比
較核心的問題,主要關於「異化」、「外化」和「私有財產」。以下的問法不知會
不會太過混亂,還請大家多多包涵與指教。
一、異化
我自己對異化的理解是「工人生產出產品,而這個產品作為一個不同於自己的
獨立存在,同時也是相抗於工人的力量和勞工對立,此為異化。」
但是如果光是這樣的敘述,我總覺得這樣的論證哪裡不足。於是根據手稿中的
一些段落,我自己腦補了一些推論過程,但不知是否正確:人生存於「自然界」中
,在自然界中取得生存資料,因此馬克思認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但我
也不懂為什麼是無機的)。所以人的勞動是為了「生存」,為了維持肉體需要,而
在自然界中進行勞動。這是人的「生命活動」、「生產生活」,勞動所生產出的產
品,屬於「人」自己的。然而「工人」用來生產的原料,是「資本家」的;生產出
來的東西,也是「資本家」的,於是前者造成在工人的勞動過程中,漸漸的失去與
自己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的連結,此為人與自然界的異化;後者則是造成
工人與生產出的產品失去連結,此為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
以上的推論過程不知道是否正確?我認為馬克思假設了一個「本質人」,及其
勞動的狀態,並且從當時的工人及資本家的互動關係中,觀察到「勞動人」的勞動
狀態。
假設以上沒有太大的錯誤,我腦中浮現了若干的疑問:
1.之前看過板上的討論,似乎普遍認為「異化」是不好的,但是我不太懂的是
,異化的壞處只是「從本質改變了」,還是因為這個「改變帶來了實際的壞
結果」呢?若是前者,我疑惑的會是誰知道人的「本質」是什麼?而且如何
能假定改變就一定是不好的呢?我認為這條路似乎不太通,所以我比較傾向
往後者思考。那麼所謂的「壞結果」是什麼?是工資太低嗎?馬克思在手稿
中似乎沒有明顯點出這一塊(或是我沒有讀到QQ)。(我有一個猜想是,會
不會馬克思認為以「金錢」(工資)來定義一個人的勞動價值,是不好的?)
2.馬克思那個年代所指的工人應該是工業中的勞動者,那麼如果拿到21世紀的
現在,蓬勃發展的服務業是否適用呢?例如說美髮師幫人剪了頭髮,頭當然
是被客人帶走啦(不然好可怕),但是這樣的產品有產生一股和工人對抗的
力量嗎?
3.我在讀手稿的時候,會一直把「異化」當成「疏離」來想。而我對疏離的理
解是人與人或與物之間的關係,因為某些原因,而漸漸遠離原本的狀態。簡
單的說就是有一個「原本的狀態」,然後因為某些「原因」,而「改變」了
。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方式是否有錯誤?
4.爬之前板上的論時,發現有板友將異化的概念用在生活中,我覺得很有趣。
他那時舉的例子是「人創造出教育制度原本是為了教育人、讓人有所成長,
但是現在我們卻反而好像被他所控制了」。依類似的思路,我想到的是「人
創造出手機,原本只是為了通訊用,但是現在的生活卻好像被手機箝制了。
」不知道這樣的應用是否正確?
二、外化
前面的問題有點長,所以我這邊簡短問QQ
1.「外化」的定義為何?和「對象化」能夠理解為同一個意思嗎?(我覺得這
一塊在手稿中比異化還不清楚QQ)手稿中說「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
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意思是人把抽象的東西(勞動
)變成一個實體的物品(產品)嗎?那我可以說寫情書是一種「情感的對象
化」嗎?
2.手稿中有一段話我完全毫無頭緒。「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而外化表現為
占有,異化表現為真正得到公民權。」占有跟公民權這兩個概念是哪裡來的
呢?從手稿中似乎沒有看到QQ
三、私有財產
這部分的問題我還沒有理的很清楚,這邊只先問兩個問題是:
1.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原因還是結果?還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2.在非資本主義社會(應該就是沒有私有財產?),像是封建社會、奴隸社會
中的勞動,也是異化的嗎?農奴生產出來的東西,似乎也不完全是自己的?
(很抱歉我歷史不太好QQ)
以上,抱歉我問題很多,可能還很亂QQ希望板上有想法的人不吝指教,能和不
才小弟在下我分享您的看法,非常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