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GcyyDt5 ]
作者: Silvanus (台海危機1950) 看板: Warfare
標題: [討論]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地圖研究
時間: Thu Nov 8 23:26:01 2012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至今已經超過60年,但是國內顯少相關的研究出版,至今除了國防
部史政編譯室出版的《戡亂戰史》、《中國剿匪戡亂戰史研究》等書有較豐富的史料之外
,民間只有知兵堂出版社的《徐蚌會戰》(作者:周明)和躍昇文化出版社的《徐蚌會戰
》(作者:懷冰)有專書的介紹,反而是對岸有大量的參考資料,像是《解放戰爭紀實》
、《三大戰役親歷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套書,都有相當詳細的描述,這也是
迫於兩岸局勢的微妙關係,臺灣當局也盡量淡化民眾對於國共內戰的傷痛,然而歷史發展
至今,大家也可以用一個比較客觀的態度來看這場戰役。
由於明年是徐蚌會戰65周年,本人於去年開始針對徐蚌會戰的各種地圖深入研究,比對兩
岸四地的相關史料,並且邀請國內文史繪圖工作者黃清琦老師一起研究史料,有了初步的
成果,針對於現有徐蚌會戰相關戰史地圖做比對和調整,希望可以讓大家對於這場戰役的
態勢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是錯誤的地方,還請各位先進提出見解,讓我
可以補完這張地圖。以下將針對我的研究歷程提出於大家分享。
首先,第一張圖是由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於民國70年出版的《戡亂戰史第7冊-華東地區》的
地圖,其中上方對於華東野戰軍和左邊對於華中野戰軍的描述有許多的錯誤,(1)華野所謂
的新8縱隊在此時已經改稱為魯中南縱隊,(2)中野的7縱已經合併到1縱,(3)中野8縱已經
撤消,(4)徐剿的12兵團已經到駐馬店而不是還在南陽,(5)國軍39軍和52軍應該還正從秦
皇島南運,應該不在蚌埠,以一個軍方出版的刊物而言,尤其是這麼重要的戰役來說,這
些錯誤實在是不應該,但是國軍在80年間再版《戡亂戰史》叢書時,就將第(1)(2)點修正
但是其它3點並沒有改正。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5&p=4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6&p=5
《中國現代史地圖集》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戰史》的地圖則對於共軍的戰鬥序
列有比較正確的描述,但是相對來說,對於國軍的戰鬥序列描述則不夠清楚,(1)中野2縱
和6縱的位置相對於《戡亂戰史》地圖中在許昌和遂平的描述則差異很大,(2)中野陝南軍
區也和《戡亂戰史》在永城不同,(3)國軍55軍應該只留一個師在商邱,主力應該已撤回蚌
埠,另外並沒有描述大部份的國軍相對位置,這個部份若有錯誤可能還需要請大家指正。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1&p=0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12724&p=3
在比對了兩岸的資料之後,我們將各部隊的詳細資料刊載在下圖中,除了將中野、華野、
華剿和徐剿都以不同顏色區分外,另外也分析了青島、首都和淞滬的防禦態勢,其中也加
入了共軍各軍區的位置,讓大家可以對整個徐州戰場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基本上國軍
是在共軍的大包圍網之中,而且兵力相對分散,而共軍則以較少的兵團編組但是相對較集
中的戰力對國軍分散打擊。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silvanus321&b=84&f=1122229512&p=8
首先在初期國軍是有機會先以優勢兵力進行內線作戰2、16兵團攻擊中野,再聯合6、8、12
兵團,用外線作戰回擊華野,則應該可以在初期佔戰略優勢地位,在中期則若於7兵團覆沒
後,國軍可以提早調動1綏、上海和沙市的部隊以5個軍加入戰局(如杜聿明的提議),則
應該有機會救出徐剿的30萬主力,則徐蚌會戰的勝負依然難分。可惜國軍終究未能運用己
方有利態勢來逆轉戰局。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研究分享,有任何意見和建議還請指教!
圖文版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silvanus321/2807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