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友大家好,我又來分享懶人包了
近來「間歇性斷食 Intermittent fasting (以下簡稱IF)」這個減脂方法還滿潮的,
有不少人來跑來問我(已經累積了三個人次的印度朋友,難道說在印度很流行斷食嗎XD)
所以我花了一點時間整理了一個小小懶人包,大家可以花個十分鐘看一下這篇,
參考一下正反論述,再看看要不要跟進囉!
大家都想要趁這幾個月準備一下身材迎接夏天,但還是要搞懂自己在幹嘛啊!
簡介、科學原理與實驗結果:
1. 什麼是間歇性斷食?
IF與傳統健美減脂飲食的「少量多餐」原理相反,強調的是
有計劃地在一段時間內不進食或減少熱量攝取,有時甚至整天都不吃,
這中間只能喝水、綠茶或黑咖啡等沒有熱量的東西。
但是在「可以吃東西」的期間,必須要盡量吃到一天所需熱量。
IF有許多種不同的模式,像是最受健身人口歡迎的18/6增肌減脂法,
18就是指你斷食持續18小時(兩餐之間隔了18小時,中間都不能攝取熱量,
例如你晚上7點吃完最後一餐,要兩餐中間隔18小時的話,下一餐就要是隔天下午1點)
不過這個方法同時也要求使用者在斷食快結束之前空腹訓練、練完馬上吃最大的一餐、
在6小時內還要再補上另外兩餐….等等,其他模式像是20/4、36/12、
一週挑兩天完全不吃其他正常、彈性斷食(隨機不吃某幾餐)…等等,
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斷食方法,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我之後可以再介紹。
2. IF主要的科學理論
跟低碳/生酮飲食頗為類似,
都是藉由飲食控制來減少胰島素大量分泌的時間,讓身體可以合成體脂肪的時間縮短;
不過IF最大的特點是,因為在多數時間內身體都空腹沒食物可以燒,
所以體脂肪幾乎就成為主要能量來源。然而,要注意的是在有吃東西的那幾小時內,
身體還是會把大量攝取的熱量盡量轉成脂肪存起來、並不會浪費一絲一毫,
那你可能會疑惑?蛤,那這樣斷食意義在哪?其實仔細想看看,
就算無限吃到飽、一個人在6-8小時內能瘋狂塞進肚子裡面的食物,
加起來還是很難比「正常吃三餐的攝取食物總和」來的多,所以多數人開始使用IF後,
總熱量攝取會比正常飲食期間來得低,加上空腹燒脂肪的時間被大大延長了
(如果有運動的話效果還會更好),對身體而言,就是脂肪燃燒>脂肪形成,
以上即是IF的主流科學理論。
3. 除了網路上的許多個案之外,目前大部分的學術研究結果出乎意料地頗為一致:
斷食有益健康。受試者的體脂肪降低、肌肉量提高或持平、血液中各種指標如血糖、
血脂等都也得到正向結果、 合成性荷爾蒙活性提升…等等
(當然還有各種比較深奧的指標像是發炎、氧化程度等等也都是正面的評價,
但這邊就不多敘述)
至於心理上則有著較進步的飢餓控制(appetite control)、思緒清晰等等,
不過上述實驗結果多半是出現在斷食至少24小時的狀況下才會發生。
而運動與間歇性斷食似乎可以相輔相成,也就是說兩者互相強化對方的功用,
上述的24小時斷食的益處也許可以在斷食16-20小時+有運動的情況下發生。
看完以上各種正面訊息,我也整理一些關於IF的疑慮:
4. 其實IF的實驗目前還不是很多,且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使用動物來做實驗。
在動物身上的實驗結果絕對不代表在人類身上也適用;
而以人類為實驗對象的研究數量還相當不足。
不過這種主題的人體實驗真的不好做出來,從找研究經費(這不是熱門題材、
也不像生酮飲食因為可以治病所以不少企業會贊助)、徵募到足夠受試者、
給他們足夠動力維持某種非正常習慣數個月、還要避免做出的研究有bias,
真的不容易,可預見的是至少這幾年內不太可能會有「科學上的共識」,
我們需要更多研究。
5. 而且這些研究就算做出來了, 也容易有些爭議,
例如受試者是一群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運動員、或者是比較的對象(也就是control group)
是什麼都不做的耍廢組,所以不管研究怎麼設計,IF相較耍廢組自然都會有驚人的成果。
而目前用IF跟各種減脂飲食模式(如少量多餐、生酮、原始人飲食)做比較的研究
幾乎不存在,所以「間歇性斷食是最有效率的減脂方法」這句話目前是沒有科學證據的。
6. 對於許多網路人士的斷食成功減脂文,其實把所有功勞都推給
「間歇斷食造成的生理改變」是有待商榷的。
舉例來說,當某A在嚴格執行某個計畫的時候,通常都會伴隨著規律的訓練還有睡眠,
而因為A本來就已經在期待正面效果,不想因為運動、睡眠之類的變因影響到未來成果,
所以會加倍努力執行各種有助於達成目標的事,而這個正面結果基本上就是可預料的。
但把這些結果全部歸功於斷食,我覺得有點不靠譜。
最後當然是小結論&建議:
7. 間歇性斷食乍看之下超級酷,且大部分研究結果都指向IF能有效促進健康,
不論是體重、體脂、內分泌、思緒、生活型態等等都有正向的改變。
但除了這些研究多半是動物實驗之外,
少數IF的人體實驗幾乎也都建立在小樣本數的健康族群上面。
整體而言,現有的證據還無法建立任何的科學化論述。
8. 雖然網路上有各種推廣IF的文章,但這並不代表IF是最好的減脂方式、
IF也不一定比傳統少量多餐有更好的效果。此外,IF絕對不適合所有人,
除了斷食對各種疾病的影響我們還不甚明暸外、
對大部分人來說光是區分「身體真的餓」或是「心理上的餓」就已經不太容易了,
遑論是自我要求極高的長期實施間歇性斷食。
9. 在第一段有看到關鍵句嗎?
「多數人開始使用IF後,總熱量攝取會比正常飲食期間來得低」,
基本上,多數與減脂有關的飲食控制,共同點就是「熱量赤字」
只要吃下去的熱量小於消耗掉的量,在熱量負平衡的狀態下身體自然會慢慢減脂。
至於減掉多少,就是看總熱量赤字還有持續時間了;
而關於IF增肌,我滿懷疑在熱量負平衡下到底是能增多少肌肉,
不過基本上只要讓身體總蛋白質平衡是正向的、訓練刺激足夠,
那肌肉在IF期間應該也不太會流失的。
10. 如果你不贊成斷食,沒關係,但千萬不要把斷食「妖魔化」。
幾千年前人類幾乎都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活的也好好的、
搞不好還比現在更健康勒!而且其實多數人每天都有斷食的時候,
只不過沒有感覺到而已,因為我們通常把這個行為稱為「睡覺」。
想想看,你晚上6點吃晚餐、睡前不要吃宵夜、隔天早上醒來賴床滑個手機洗個澡、
8點吃早餐,咦?你也斷食了14小時了啊!
另外一方面,也別把「規律進食」神聖化,食物取得太容易的現代,
人們吃飯時很容易不小心吃太多,加上規律進食的習慣後,
變成「規律地不小心吃太多」,那結果當然是越吃越胖。
11. 我目前對間歇性斷食是持中立態度, IF對身體健康的人可能會很有幫助、
也比傳統健身餐好吃 (畢竟不用餐餐吃水煮),如果你有個兩三個月的減脂計畫,
那的確可以考慮用這個方法,但請謹慎評估後訂定詳細計畫並確實執行與記錄。
12. IF可能會是個不錯的減脂方法,但絕對不是「必須選項」。
對一般人而言,控制每餐吃到6-7分飽、多吃營養且看得見原型(不加工)的食物、
還有搭配規律運動與作息,才是最能長期維持的健康減脂飲食。
培養這個習慣,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