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訝異,
重訓的教育效益偏低,不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嗎?
竟然還有不少人,無法馬上思考出這個結論,
沒辦法,只好再提示一下,要怎麼去思考這個議題。
首先我們稍微想一下,體育教育有哪些目的?
1. 促進發育,特別是身高
2. 改善身體健康
3. 加強人際互動與團隊精神
4. 一定有其他疏漏,有興趣的人可以補充
1.
針對身高發育,最理想的運動是跳繩,
再來就是籃球和排球,
歸納起來,就是能以合適的頻率和強度,持續的刺激生長板,
我想重訓很難和這個沾上邊......
2.
改善身體健康,大家最愛講的,
就是你日常生活,最常用到的肌肉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卻常常被忽略,就是你的心肌啦!
它的使用頻率,絕對高過你身上任何一塊肌肉,
畢竟連睡覺也沒得休息。
所以想改善整體健康,有氧是很重要的環節,
但相對於絕大部分的運動,
重訓真的不太能鍛鍊到你的心臟。
甚至我們推崇蹲舉,也說大腿是「第二個心臟」,
那其實不也就在暗示我們,
鍛鍊「第一個心臟」更有效益嗎?
3.
加強人際互動與團隊精神,這個應該沒啥好吵吧?
隨便任何一種常見的球類活動,這個面向都強過重訓太多太多。
最後提供一個新聞,給大家當參考:
https://reurl.cc/GkEYYp
哪種運動幫助你活得更久?
研究者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較,以網球為主要運動的人,平均壽命會多出9.7年,接著
是羽球(6.2年)、足球(4.7年)、單車(3.7年)、游泳(3.4年)、慢跑(3.2年)、
健身操(3.1年)和健身房運動(1.5年)。
健身房活動的延長壽命效果居末,但健身房運動者回報的每週運動時間最長,總計近600
分鐘,其中約有150分鐘是在健身房。
當然我知道會有人說,
關鍵是收入,網球都是有錢人在打的,
但難道會去健身房的,都是窮人嗎?
所以我去找了一下原文:
Various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Widely Divergent Life Expectancies: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發現健身者低收入占了26%,打網球低收入佔了30%,
所以壽命差距是因為收入差異,這個假設顯然是不成立的,
因為在該研究裡面,打網球的窮人比例更高。
甚至這篇文章還有因子校正。
校正了年紀、性別、每周運動時間後:
健身組對延長壽命的效益最低。
校正了年紀、性別、每周運動時間、抽菸、教育、收入、飲酒、糖尿病......
以上種種多項因子後:
健身組對延長壽命的效益還是最低。
所以啦,國民教育再怎麼樣,
都不適合把重訓放進去,
因為重訓的效益確實是偏低。
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那些思考力貧乏的人,
學會怎麼樣使用自己的腦袋嚕,
這對你們來說,絕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