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考古學概論
課程性質︰人類系 必修
課程教師︰陳有貝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人類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3/11
考試時限(分鐘):3hr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是非題:
X1.「考古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追求這個趨向是全世界所共同的目標
O2.過去在中學教科書中的考古學常常含有政府的政策方向,這不是一個純然學術的看法
X3.神話也是一種歷史,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參考
X4.我們應該以考古學結合民族主義的精神,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O5.考古學是利用古代遺留以研究人類過去的文化
X6.中生代是爬蟲類的時代,也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O7.現代的考古學大致開始於19世紀中,和地質學與古生物學都直接相關
O8.現代考古學常常借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
O9.若將Boas的理論應用於考古學,則可視器物組合分布為族群的分布範圍
X10. 後過程考古學強調科學客觀精神,尤其借重自然科學的幫助
X11.早期台灣考古學的萌芽視和中國歷史研究結合產生的
O12.過去的總督府博物館就是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是台灣考古學早期重要的標本典藏
機構
X13.遺址的多寡代表這個地方之歷史的長久
O14.有些天然的石頭,史前人類只有使用而無製造,也可以稱為遺物
X15.木器是器物,而非生態遺留
X16.有組合關係,一定有共伴關係。有共伴關係,不一定有組合關係
X17.脈絡是專指兩件器物間的關係,是探討器物功能的重要參考
O18.台灣的一般史前陶器並不適合用來儲存水酒等液體
X19.台灣考古的目的之一是了解台灣史前文明
X20.新考古學最後取代傳統考古學,成為現代學術主流
選擇題:
1.本校的考古學相關調查研究始於:1.1896年 2.1928年3.1945年4.1949年
2.以下何者不是古史辨的重要性: 1.去除古代史迷思2.結合中國考古學發展3.開啟甲骨
文研究4.富有科學精神的史學
3.考古學最重視的歷史研究是1.土地史2.民族史3.政治史4.生命史
4.文明是1.文化的一種模式2.文化的極高發展3.人類演化的一個必然階段4.人類進步的
動力
5.以下何者為人科動物1.南猿2.巧人3.尼安德塔人4.以上皆是5.以上皆非
6.以下何種對人類演化的影響最大1.腦容量改變2.使用火3.雙眼同向(遠近辨識)4.兩足
步行
7.巧人屬以下哪一個時代1.上新世 2.全新世 3.更新世4.古新世
8.下列何者器物不是邁入新石器時代的特徵1.農具2.金屬器3.陶器4.磨製石器
9.關於考古學與文化人類學的共同強調點,以下何者為非1.異文化2.田野調查3.無文字
社會4.客觀科學性
10.新考古學派主張1.主觀認知的重要2.歸納法3文化傳播4.客觀量化
11.下列何者不是土俗人種學講座的功能1.南洋研究2.台灣研究3.琉球研究4.中國南方研
究
12.下列何者不是台北帝大的創校宗旨1.前進百大2.強調族群文化多樣性研究3.東亞南方
研究重鎮4.立足台灣研究
13.下列有關遺址敘述,何者為非1.一個陶片地點也是遺址2.一個族群的遺留3.一個連續
埋藏範圍4.一種文化資產
14.對於生態遺留,何者為非1.人骨不屬生態遺留2.可以知道古代環境3.可以知道古代生
業4.不一定被人類使用過
15.共伴關係是1.同時挖出的考古遺留2.不同時間,但連續挖出的考古遺留3.同時間埋下
的考古遺留4.不同時間埋下的考古遺留
16.關於絕對年代,下列何者為非1.沒有誤差的年代斷定2.可用自然科學方法確認3.可用
社會科學方法確認4.不一定可知相對年代
17.以下何者不是考古學文化涵蓋的定義之一1.族群2.生活方式3.器物組合4.社會制度
18.遺址的命名主要根據1.行政區域名2.最小地名3最近村落名4.發現者姓名
19.下列何者不是台灣史前陶器的特性1.表面上釉2.硬度較低3.表面紋飾4.外型不規整
20.下列何者不是台灣史前製器的技術1.泥條盤築法2.露天燒法3.摻合料使用4.拉坏
解答
23114/43244/31213/14214
填充題:
1.考古學獲得資料的主要方法是: 發掘(老師表示不要再寫挖掘了!)
2.古代人取食貝類後,將貝類丟棄成堆,稱為:貝塚
3.由人類所建構的大型物,通常需藉著組合起來才有意義的考古遺留稱為:遺構
4.遺留與遺留之間的關係,在考古學上稱:脈絡
5.根據下列共伴資料,可得出的組合是: (A,B,C)
(B,A)(A,D,B)(A,E,B)(B,C)(F,C,B)(B,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