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很多活動,
除了幾乎每一個系(X友會)都有的之夜、
杜鵑花節、XX週、系烤、迎新、送舊
還有系卡、歲末聯歡點點點
杜鵑花節可以理解是一個讓高中生了解科系的活動
迎新送舊可以增進大家的感情
XX週則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還是只是大學版的園遊會?
我不懂週的跟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據說10幾年前並沒有很多系有「週」
現在倒是許多意義不明的週出現
比如說oo週並沒有賣oo相關的東西
雖然說好像沒有規定這樣啦
但是服裝設計週只賣食物好像就是有點奇怪??
但是之夜就滿花時間的,
我滿想知道究竟是從什麼年代開始有之夜的
感覺上好像是某一屆的人突然想到
「我們來辦個之夜吧!」
結果現在卻變成「因為學長姊都有辦所以要辦」的感覺
很多活動都是這樣吧
變成一群人花一堆時間花一堆錢做自己不擅長又意義不明的事情
是很好玩啦,但是結果不會空虛嗎?
大學的活動太多了,
有些甚至不是不想辦就能不辦的,
大家好像都被「傳承啦」,「聯絡感情」等等給綁住
現在的系上活動
是不是失去了辦活動原本的意義?
還是說因為大家高中都太苦悶,
社團玩太少,所以來大學玩?
到最後就變成(某些人)一直辦活動就好
人手不夠還要用盡各種手段找人參與這些意義不明的活動
(不管是人情壓力還是服務學習點數)
看看這次的事件吧,一群人自嗨出來的東西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