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6-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劉巧媚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歷史學研究所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藝術設計學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第1週 2/27 Introduction
第2週 3/06 Modernism
第3週 3/13 Modernism and Globalization
第4週 3/20 New York in the Forties
第5週 3/27 A Dialogue with Europe
第6週 4/03 spring break
第7週 4/10 Existentialism Comes to the Fore
第8週 4/17 The New European Masters of the Late Forties
第9週 4/24 Meeting
第10週 5/01 Some International Tendencies of the Fifties
第11週 5/08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Fifties in America / The European Vanguard of the Fifties
第12週 5/15 The Landscape of Signs: American Pop Art 1960 to 1965
第13週 5/22 In the Nature of Materials: The Later Sixties
第14週 5/29 Politics and Postmodernism: The Transition to the Seventies / Surviv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the Seventies
第15週 6/05 presentation (1)
第16週 6/12 presentation (2)
第17週 6/19
第18週 6/26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上課內容是以Jonathan Fineberg的Art since 1940這本書為主
再配上其他一些專書的部分段落
老師會把上課需要的章節放上Ceiba,所以不用另外買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每週由不同的組別上台報告當週的指定閱讀
學期一開始會先分組
再分配每周要報告的組別
基本上每個人一學期至少都會上台兩次(不包含期末報告)
在報告結束後
老師會主導討論
大致就是問問同學對於當週介紹的藝術家及藝術品的看法
在這裡老師十分強調同學的回饋
再加上這門課人數不多
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一定會講到話
然後雖然這門課表訂是三堂課
但實際上只會上兩堂左右
剩下的一堂課助教會安排學生與老師Meeting,討論期末報告的主題
順帶一提
因為這門課是以英文授課
所以也會有一些外籍生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應該主要就是看學期間的報告,討論參與,以及期末報告吧
因為老師並沒有清楚講到評分的標準
所以我也不太清楚XD
我自己是上課該做的都有做
期末報告自認有認真寫,最後A+
所以應該是蠻甜的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除了學期間的報告外
還會有一個個人的期末報告
主題只要跟二十世紀的藝術相關都可以
報告時間大概20-25分鐘
書面報告則是在期末以前寄給老師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因為每週都會有討論,再加上人數少、老師應該都會記得每個人
所以最好不要無故缺席
基礎的話我倒是覺得還好
老師對於這門課的定位也比較像是讓對藝術史有興趣,但沒有基礎的人可以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所以只要有一顆愛好藝術的心(?)
還有一定程度的英文口說能力應該就可以了XD
Ψ 總結
如果是對藝術史有興趣以及不排斥英文上課的話
我覺得這門課可以試試看
雖然老師在課堂上不會給太多東西
但是如果主動找老師討論的話應該可以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