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7-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呂學一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資工系選修,基本上是不用任何背景,但會算反矩陣為佳
δ 課程大概內容
大概是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n Mathematical Game Theory 的 1-4章
第一次考試範圍:
Strategy Game, Nash Equilibrium, Two-Person Zero-Sum Game,
Mix Strategy
第二次:
Bimatrix Game, Correlated Strategy
第三次:
Extensive Game, Behavior Strategy, Kuhn's Theorem,
Equilibrium of Extensive Game
期末考:
Behavior Nash, Subgame Perfect Equilibrium, Sequential Equilibrium,
Bayesian Game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有經濟學基礎:★★★★ (前半課程會比較簡單)
沒有基礎:★★★★★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老師的自編投影片
而老師上課內容主要參考自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n Mathematical Game Theory>
作者是Ignacio García-Jurado, Julio González-Díaz,
and M. Gloria Fiestras-Janeiro (西班牙的教授)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投影片上課。
今年在新開幕的綜合大講堂,就跟過往機客的風格一樣會走來走去問人
不知道也可以隨時問老師請老師投影片翻回去。
老師的投影片主要是整理自上述的課本,
只是會把範例的player跟strategy改成中文,
例如player是監獄兔,strategy set是{走,停,上,下}之類的。
而內容部分,在理論跟帶範例大概(個人隨便抓的數字)4:6。
在學習效果上我覺得是蠻好吸收的。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紮實甜,評分全部由考試。
前三次期中考滿分120,取最高的兩次每次30%,期末考滿分100,佔40%。
老師不公布其他同學的分數、沒公佈GPA給分方法,也不會告訴你要不要停休
我個人前兩次有破百,最後一次78分最後拿A+,給大家參考。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試內容為證明題或計算題(例如找出均衡)
期中考都是8(6)題,只取得分最高的6(4)題計算,但期末要全寫。
老師只考他教過的地方,所以題目我覺得不會很難。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已經沒有大抄了,所以大家定理要讀更熟才能得高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這門課是給"完全"沒有一點賽局基礎的同學修的,所以老師都會盡量用詞簡單
像是utility老師就使用"爽度"來解釋,而不會用很經濟學的"效用"來講
不過在計算 two-person zero-sum game的均衡會用反矩陣的概念
建議有一點基礎,或者自己多花點時間學一下,畢竟不難。
加簽的部分,老師有開google表單請想修的同學告訴他為什麼想修這門課
至於如何決定給誰簽,我就不確定了
沒有出席成績,可以旁聽,但不歡迎錄影錄音。
Ψ 總結
魯弟本人修過古媽的個經,去年(106-2)有跑去旁聽古媽的賽局論
所以這邊比較一下兩門課程的差異
古媽的課是給有個經基礎的同學修的,所以會直接跳過 Mix Nash
從 Knowledge Theory 那邊開始教,然後帶 Game Tree、Evolution 等
難度來講我覺得古媽的課難度比較高,而且有蠻多作業的
加上古媽給分又以硬出名的,所以基本上要花比較多時間去讀
除此之外,本課程的用書是 Oxford 教授 Ken Binmore 的 Playing for Real
這本書的作者當初寫書的目的是想要像寫故事一樣介紹賽局,
所以每個章節的篇幅都蠻長的。
加上他本人是英國人,我覺得句子跟用詞都有比較難一點,所以閱讀起來會比
Intro Course to GT 那本多花一些時間。
所以,我這邊是建議如果時間比較多的而且有個經基礎又想多學賽局的話
可以去修古媽的課
反之如果沒有基礎並想要比較入門的課程,那也很推機客的這門賽局理論。
不過兩位老師開課時間都不固定,機客開這門課是6年前的事,
能不能修到就是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