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mmon Sense 這個號稱EU4.5的改版之後
雖然玩過了歐陸上的強權
但就是依然感覺少了些什麼
想來想去還是回頭重新一次台灣國了
熟悉的土地上畢竟有著深厚的情感~~
有了上次的經驗 這次就想進行更有挑戰性的開局
於是設定上拔掉 西方科技群組(Western)
改成 中華科技群組(Chinese)
一樣的 鐵人模式 也預期一定是很辛苦的
(關於台灣的先天限制 請看之前的文章介紹:
https://www.ptt.cc/bbs/Paradox/M.1425168208.A.D47.html)
鑒於地理條件實在嚴苛
所以這次在國家設定上確實著墨了很久
除了既定的 閩南文化(Min), 儒教(Confusion)外
國家的特色科技改成了 國家稅收+15% 與 科技-10%
由於與強敵大明科技組完全相同
加上台灣三省近乎是鳥不生蛋的 (請別鞭我 真的是這樣..XD)
所以必須靠著初期的buff 盡可能來拉開與大明的差距
(科技-10%真的有夠貴的 光這個就吃掉了60點的創造點數)
國家理念依序為:
1. 殖民成長 +10
-> 配合殖民的理念 希望一開始就能夠加速國家規模的成長
2. 海軍上限 +15%
-> 為了對抗大明的海軍 數量絕對是很重要的
3. 貿易效率 +10%
-> 海權國家就是要靠貿易賺錢
4. 顧問費用 -20%
-> 放在這裡是經過反覆思量的
畢竟前期一定請不起 後期也許又用不到
那就放在中期 看能不能在科技領先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這也是第二大的花費 花了25.2的創造點)
5. 海盜效率 +15%
-> 有了上次的海盜經驗 相信這是很有用的理念
放在後面也是因為前面船太少 想搶也搶不了
而在中後期這應該可以壓制大明的收入
6. 陸軍士氣 +10%
7. 陸軍紀律 + 5%
X. 全開理念獎勵: 步兵作戰能力 +10%
-> 這三個理念主要用來平衡前面近乎往海權跟稅入的發展
也是考慮了可能必須要跟大明陸上決戰
雖然在大明的人海之下效果可能不彰
但總是聊勝於無吧XD
如果有仔細比較的話
會發現這次的理念加成幅度都比上次的要弱很多
除了在科技上理念昂貴之外
主要是為了代入感強烈
我把台灣的政體設定成 封建君主制(Feudal Monarchy)
開局的國王就是 ChiLong Cheng (6/6/6), 30歲 (24點)
王儲則是 ChenKung Cheng (5/5/5), 10歲 (22點)
希望藉由這兩個鬼才般的君主來開創台灣
台灣國就在 內政43.5% 外交32.2% 軍事24.1%
合計共200點之下展開冒險了
![]()
![]()
雖然我們的最終大魔王無庸置疑是 大明
但一開始肯定是得先跟他打好關係
在站穩腳跟以前 一旦被宣戰就死定了
除了一個固定派去大明維持關係的外交官之外
另一個則開始積極尋找結盟的對象
大越(Dai Viet) 占婆(Champa) 汶萊(Brunei) 都在考慮之內
但沒多久就發現因為宗教與文化的不同
別說要同盟了 連聯姻都非常困難
而 日本 此時仍處於戰國時代 不論選誰都是沒有幫助的
最後成功同盟的 也只有 韓國(Korea) 而已
在這個階段 大明對台灣釋出非常多的善意
不但對台灣提出聯姻 更希望彼此結盟
在台灣的立場 穩定的關係至少還不須擔心兵戎相見
於是各懷鬼胎之下 雙方虛假的友誼如履薄冰的維繫著
大明對台灣的態度是 保護(protective)
甚至還給予台灣每個月 1.52元的資助金
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金額
台灣為了能夠有足夠的資金發展
不但砍了所有陸軍預算
鑿沉了3艘小槳船(galley)
還封存(mothball)了3艘僅有的運輸船(cog)
儘管如此 加上稅收與貿易收入
攢存出來的月收入也不過與大明這筆錢相當而已
雙方實力差距之大真的是雲泥之別
![]()
有了這筆相當於國家預算的資助
台灣請了一位內政的工業生產顧問
並同時將科技的研發重點專注在外交(海權)上
在 ChiLong Cheng 英明的領導之下
每個月的科技點數以 9/11/8 的速度突飛猛進
坊間也流傳著這偉大君主的傳說
國內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
然而貴族們見到國家收入增加
竟然趁勢要求提高他們的退休金
為了穩固政權而節省內政點數
ChiLong Cheng 同意了這群國家蛀蟲的要求
但代價是國家每個月必須短少10%的稅收
![]()
過沒多久 大明突然給台灣送來一大筆直接的贈禮75元
這相當於台灣國5年的國家總歲入
儘管台灣國內的民眾都在歌頌大明的慷慨
但自國王以下所有貴族都心知肚明是怎麼回事
黃鼠狼給雞拜年
只怕該來的就要躲不掉了...
![]()
果不其然 過沒幾天大明就正式提出要求了
希望台灣成為大明的藩屬國(Vassal)
在御前會議中 貴族們竟然一切稱好
ChiLong Cheng心中瞭然 這群蛀蟲早就通通被買通了
然為了台灣的霸權之路 他依舊斷然的回絕了這項要求
他也知道 這個回覆意味著什麼...
大明 震怒了 痛批著台灣國給臉不要臉
他們收回了給予台灣國的一切資助
態度也180度轉變為 支配(Domineering)
獠牙 終究是亮了出來
![]()
國內的中產階級在大明的特許資格全被取消
轉頭開始對台灣政府高度施壓
甚至要求台灣政府給予當初在大明的相同特權
這群不思長進的商人
難道真以為好處都是自己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沒了特許保護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怪政府 怪員工 怪天氣 怪文化
怨天尤人的什麼都埋怨 就是不會檢討自己沒競爭力?
ChiLong Cheng 拒絕繼續給予他們特權
而且即將面對的巨大考驗也不允許他給
就算必須付出昂貴的行政代價也無可奈何...
![]()
在這內憂外患交加的時刻
意外發生了......
繼承人ChenKung Cheng突然毫無預警的急病離世了...
這天殺的打擊重創了ChiLong Cheng (也重創了我 T.T 一度不想玩了...)
但他知道這個時候必須要挺過去
這時候倒下 台灣國也就這樣完了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
隔年新王儲 Wan Cheng (4/6/3) 的出生
才支撐住 ChiLong Cheng 那逐漸耗竭的心靈...
定下心來重新審思與大明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
海軍的強化是必然的決策
在評估過短期內還不會有能力殖民的條件下
台灣國鑿沉了封存的3艘運輸船
利用大明之前的贈禮趕工 3艘早期卡拉克帆船(Early Carrack)
加上 5艘仍在進行貿易活動的三桅船(Barque)
是台灣國目前所能拿出檯面的極限戰力了...
![]()
另一方面 在外交上台灣全力穩住大明的友好度
只要能維持關係在100以上
大明對台灣動武 就勢必要額外承受國內輿論對穩定度的打擊
也更積極尋求除了 韓國 以外的友邦
終於 在配合送禮等作為之下
大明東北方的 建州(Jianzhou) 也成為了台灣國的盟友
![]()
內政上 比較 泉州(Quanzhou) 與 首都高雄(Kaoshiung)
雙方的發展度實在差距太大了
所以開始動用內政點數建設高雄以提高稅收
同時也含淚辭退了內政顧問
沒有了大明的金援 台灣實在沒有餘力供養專家
![]()
此時 大明對台灣的台中(Taichung)偽造了宣稱
多了這個宣戰口實 (-15)
對大明的友好度再也不能維持到100以上了
心中真的忐忑不安 戰爭隨時可能會爆發
唯一還能期待的只有 韓國 與 建州 同時是台灣與大明的盟友
就看大明是不是真的這麼不計代價的翻臉了...
![]()
微妙的平衡之下 承平時期仍維繫著
台灣國的發展策略就是 "外交科技搶先 內政點數發展高雄"
1464年 台灣國首次超前外交科技得到貿易加成
也頭一次躍上了國際版面 而獲得了承認
儘管只有 0.03分 依舊是值得驕傲的成就
![]()
![]()
正當與大明的緊張關係漸趨緩和之時
1469年9月 大明突然對台灣開戰了
![]()
雖然 韓國 與 建州 很有義氣的站在台灣這一邊
但三國加起來 陸軍的數量只勉強算上大明的1/3
而這1/3當中的1/5 還是沒有經費又缺乏訓練根本幫不上忙的台灣陸軍...
沒有辦法...該來的躲不掉 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台灣唯一可以依靠的 只有那支海軍科技領先2級的8艘船艦隊(同個時代船艦)
運氣好的是 海軍將領Jiusi Ding (怎麼聽起來很多汁的感覺XD)
是一個 2/3/1 非常強悍的優秀將領
![]()
透過建州與韓國的交換情報
似乎大明把大規模的陸軍跟海軍都往東北調度了
看來他們想利用優勢兵力先擊潰盟國的陸上火力
而主力艦隊也都被拿去充當海路封鎖使用了
![]()
機不可失 Jiusi Ding馬上指揮艦隊前往南海
就在越北的東京灣(Gulf of Tonkin)攔截到大明的地方巡守艦隊而將之擊潰
![]()
接著利用台北(Taipei)的港口在外海的特性
繞過可能被大明主力艦隊逮到的風險
從琉球海域(Ryukyo Islands)直取 天草海(Amakusa Sea)
再切進 南韓國海(South Korean Sea)追擊小型的大明艦隊
雖然是場 8對7的戰鬥 且我方有3艘主力戰艦(Early Carrack)
在深怕被大明主力艦隊支援的急進衝鋒下
台灣這支敢死艦隊 還是被對方7艘槳船擊沉了2艘三桅船(Barque)
![]()
![]()
![]()
大明氣急敗壞 徵召了主力艦隊四處追尋這隻台灣艦隊
揚言只要台灣敢決戰就要付出代價
不過 Jiusi Ding 可不是傻子 白癡才跟你決戰哩
就這樣帶著艦隊 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
反正你來南海 我就去北京吃個烤鴨
你去黃海 我就到廣東包個餃子
封鎖台灣海峽? 那我就從琉球海給盟軍送物資去 讓你陸軍打得更辛苦...
這樣來來回回幾個月
大明也受不了了 於是把主力艦隊調回
就那樣封鎖黃海 配合他們的陸軍不動了
台灣也只好將海軍派到廣東灣封鎖 搶些戰利品維持軍費了
![]()
![]()
而在盟軍陸上的戰況並不太樂觀
韓國與建州的軍隊合流據守 寧邊(Nyongbyon)
一開始靠著天險加成還勉強能夠支持得住
然而第一波 第二波 第三波....
無止盡的大明人海最終還是淹沒了盟軍
在 寧邊 的要塞失守之後
周圍的土地也都宣告淪陷了
![]()
![]()
![]()
1474年 建州與大明單獨媾和
割讓了 寧邊(Nyongbyon) 河圖(Hetu Aia) 輝春(Hunchun) 三省給大明
(註: 遊戲地圖 輝春寫成Huncun 不知道是不是寫錯?)
可能是因為大明已經獲得足夠的利益
又在東北損失了大量的人力
加上依舊捉不到台灣那隻捉迷藏的艦隊
他們放棄繼續奪取台中的行動
而願意付出140元與台灣簽訂和平條約
台灣這邊當然是高興都來不及
深怕大明反悔馬上就簽了
五年戰爭終於畫上句點
![]()
真要說起來 這場勝利(?)完全是犧牲盟友所換來的
雖然對建州跟韓國都很過意不去
不過 至少台灣國存活下來了
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雀躍了
慶祝活動低調地進行(畢竟是踩著盟軍的屍體前進的)
開局至今30年整
每天都在刀鋒上走路
第一次與大魔王正面的決戰
也為台灣人建立了信心
至少放眼國內外 已經不再有人自卑或瞧不起台灣人了
大明也收起跋扈的心態 重新評估台灣
甚至願意重新跟台灣建立同盟關係
只是台灣將會走自己的路
拒絕了這個包藏禍心的鮮美糖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