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下架書籍,
多數討論集中在政治壓迫思想自由的面向,
這篇另外點出了「誠品書店」和「房地產」的關係。
周奕成
https://www.facebook.com/ycjou/posts/10202171105219072
讀到朋友們談論誠品書店的問題。
誠品書店當然有問題,但個案的背後更須深入理解的是當代資本主義。
我沒有時間好好研究,但我思考的簡單心得是這樣:
當前人類世界最強大的力量是土地資本與跨國金融資本。
放任甚至助長這兩種力量,則他們將支配所有的產業,也支配我們的政治和社會。
當房地產成為最容易賺錢甚至幾乎是惟一能賺錢的行業,
則其他行業失去本身的獲利能力,變成為地產業服務。
誠品本來是書店和商場,不論賣書或賣衣服,簡言之就是零售和流通業,
而且需要實體店面。城市租金上漲過高,直接吞食實體通路的利潤。
這就是書店和商場會賠錢的原因之一。
但誠品發現一件事:
他們的品牌和空間經營能力,可以使得大樓甚至周邊地區的房價上漲。
於是他們發展了和房地產商合作的模式,也就是建設公司提供便宜或免費樓面,
誠品經營商場,建商從房地上漲獲利,二者再來分潤。
許多所謂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本業不賺錢,但是幫別的行業/企業賺錢,
然後大家來分。如果本業可以賺錢,或利潤率較高,
就沒有必要發展一堆奇奇怪怪的模式,美其名創新,實際上只是在幫大資本服務。
一家很有能力的零售流通業者,無法從本業賺錢,
只好用幫房地產業炒高房價來賺錢。房地價格炒更高,使得實體店面成本更高,
整個零售業越來越難做。有點幫自己的仇人效命的感覺。
這種炒房地的商業模式,全世界最能夠發揮的地方就在大興土木的中國。
誠品把他們的未來放在中國,就不得不和中國政商集團密切合作。
因此誠品所受到的政治壓力可能是非常直接的,對企業生存性命交關的。
假使這樣,則今天誠品下架幾本書,未來會下架更多書。
問題可能還不在幾本書,而是一家原先優質的書店所倡導的文化主流論述,
會變成甚麼內容,又會為誰服務。
現在我們該傷腦筋的不只是譴責或抵制誠品,而是思考有沒有甚麼對策,
可以遏制過度強大的土地資本,吞食其他行業尤其是小店小企業的生存基礎。
土地資本太過強大,整個經濟體系極度不健康,也種下了革命或動盪的因。
我一直說1920年代會再來,大家會理解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