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的崛起,必然與東南亞連動。而這次印尼總統大選中,雙方不約而同以中國
為假想敵,呼籲印尼應該對抗中國大量進口原物料的政策,充分掌握自己國內的
天然資源。但在軍事立場上,Jokowi持軟性態度,認為印尼跟中國無明顯邊界衝
突,可以擔任中國與東南亞邊界衝突的協調者。Prabowo則強調中國崛起對印尼的
威脅,主張擺出強硬態度。
但與此同時,Jokowi也代表了新世代的民主改革之聲,對抗軍系勢力的舊時代。
台灣應該更積極的與東南亞進行實質合作,強化國際上正式與非正式的韌性。而
印尼大選的結果則必然影響到之後的策略走向。
民主的關鍵時刻:印尼總統大選分析
◎ 顏維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來源:http://whogovernstw.org/2014/07/10/wei-ting-yen-1/
7月9號,人口兩億四千五百萬的印尼人(其中合格選民有一億九千萬人)選出下一任任期
五年的總統,這是印尼人第三次直選自己的總統。投票於7月9日下午一點結束,目前正進
行開票,正式的結果7月22日才會出來。不過根據印尼國內可靠的快速計票(quick count)
顯示[1],Joko Widodo(人稱Jokowi, 二號候選人)將以52%左右的絕對多數當選印尼總統。
一路走來,這場總統大選的激烈程度遠遠超乎各界預期;兩位候選人的民調由原先差距將
近20%到最後不分軒輊。選前,國內可靠的民調中心甚至拒絕公布最新民調數據,就怕影
響大選結果。這場選舉結果不僅關乎印尼未來的民主進程,更關乎亞太地區未來的區域和
平與民主前景。為何印尼此次的選舉事關重大?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印尼這次選舉及其意義
?
兩位截然不同的候選人
原本,這是場選情一面倒向Jokowi(二號候選人)的選舉。Jokowi是一位迅速竄起的政治明
星。他的政治資歷很淺,來自於中爪哇省(Central Java)的Solo市,原本是位賣家具的商
人,2010年當選該市市長後,因其廉潔形象、具魄力的政治手腕和執行力,迅速在印尼竄
紅。2012年他更挑戰首都雅加達(Jakarta)成功,擊敗時任的執政者成為雅加達首長。印
尼人常笑稱Jokowi就像是印尼的歐巴馬,替印尼政壇帶來一股清流。雖然Jokowi 2012年9
月才當選雅加達的首長,但其所擁有的影響力和民意基礎,讓各界自2013年中起就視
Jokowi為熱門的總統候選人。若Jokowi當選,他將成為印尼第一位在威權時期
(1966-1998)結束後才開始參政的總統。
相較於Jokowi代表政壇新力量,另一位候選人則是已在政壇打滾超過30年的Prabowo
Subianto。與印尼大多數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相同,Prabowo是政壇的舊面孔。Prabowo的父
親是早期強人統治者蘇哈托(Suharto) 重要的左右手; Prabowo自己則是Suharto的女婿,
軍人出身,在威權體制時期靠著蘇哈托庇護擔任重要軍職,也因威權時期各式尋租(rent
seeking)機會而極其富裕。換句話說,Prabowo是來自「舊」政治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其
在選戰中也刻意塑造強人形象,不管衣著乃至語言的選擇,都讓人聯想到印尼早期的強人
政權。在Prabowo從政的歷程中,曾發生多件違反人權的爭議事件,包括派兵鎮壓亞齊省
(Ache)與東帝汶(East Timor)的獨立運動。其中一件至今仍為人詬病且在選戰中受到攻擊
的事件,是1998年5月亞洲金融風暴後,蘇哈托準備下台之際,Prabowo綁架了若干支持民
主的民運人士,很多人至今還下落不明。那次事件也讓Prabowo在蘇哈托下台後被迫退役
,遠走他鄉自我流放至約旦(Jordan)。
這是印尼史上第一次出現兩位背景截然不同的候選人,前兩次總統選舉(2004和2009年),
總統候選人多少都與「舊」政治有一定關聯。這次總統大選,Jokowi代表政壇新面孔,挾
著親民的形象,競選活動開跑後,民調穩定地維持在40%以上。普遍來說,國際社群也一
面倒支持Jokowi。原因無他,Prabowo過往破壞人權與反民主的紀錄讓各界對他的基本價
值多有疑慮;例如,若Prabowo當選,他是否會願意繼續支持民主體制[2]?然而,過去二
個多月競選期間最令各界吃驚的,是Prabowo快速竄升的民意。Prabowo原本不是一位具威
脅性的候選人,他的民調在4個月前還只有15%,但其民調在過去兩個月上升了將近20-30%
;反觀Jokowi則持續在45%左右,甚至還下降了一點。
Prabowo支持度攀升的根源與意義
Prabowo開低走高的民調著實讓國內外各界吃了一驚。撇開兩組候選人競選的風格與策略
(一般普遍認為Prabowo的團隊較具組織力,而Prabowo本人也比Jokowi更擅長發表演說)
,急速攀升的支持度透露著有不少印尼選民仍舊支持 總統候選人=強人 的形象,特別是
對於住在鄉村地區教育程度與經濟程度都較低的人,Prabowo訴諸的強人領導形象符合他
們對統治者的想像。另一相關的原因,則是Prabowo獲得較多政黨支持[3],特別是四個主
要穆斯林政黨,有三個支持Prabowo。較多政黨支持隱含兩個意義:其一,對於社經程度
較低又地處偏遠的人民來說,政治離他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他們很容易用已知的政黨與
組織作為「資訊捷徑」(information shortcut)來幫助自己做選擇,而非主動去比較個別
候選人的政見[4]。其二,較多政黨支持形同較高的動員能力;在印尼的脈絡裡,很多時
候較高的動員能力仍與買票賄選脫不了鉤。就筆者在當地的所見所聞,這次大選前在非都
市的偏遠地方,一張選票的價格大概可以喊到5萬至10萬印尼盾(Rupiah)之間(大約150到
300元台幣),以印尼最低工資(每月)只有約莫5000元台幣上下的標準來看,「賣」一
張票可賺的錢不少。
換句話說,帳面上Jokowi與Prabowo的支持度反映的是更深層印尼選民結構的成熟度與人
民對民主的詮釋;這場選舉變得不僅是一場總統選舉,而是印尼人民如何想像與決定這個
國家民主未來的走向。究竟,人們是對於強人統治仍有一定期待?還是願意替印尼的民主
選一條新出路?
走在十字路口的印尼
無論如何,選前幾天不分伯仲的民調結果都已替這場選舉添加了許多變數,迫使印尼站在
民主的十字路口上。緊繃的選情預見了大選可能出現兩種結果:第一種情況是Prabowo最
終超越Jokowi贏得總統大選,印尼將獲得短期的平靜,但長遠來看,Prabowo是否願意並
持續支持民主體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第二種情況是,Jokowi將以些微差距贏得選舉,
Prabowo並不一定會接受,相近票數將造成短期內社會的動盪,但動盪平息後,長遠來看
印尼的民主體制將更進一步的扎根。
目前看來,印尼正處在第二種情境中。可靠的民調中心快速計票皆顯示Jokowi以至少4%的
差距領先對手,只是由於正式結果還未出來,一切仍是未定之數。不過,Prabowo顯然不
想輕易認輸,因此在選舉結束後的當晚,發生了兩位候選人同時宣布自己當選的奇妙景象
。往前看去,從現在至22日正式結果公布的這十幾天極其重要。印尼必須全力防止選舉舞
弊發生,尤其要防止票匭在運送與向上加總的過程中出現舞弊(這是被評為最有可能發生
舞弊的環節)。倘若最終結果真是Jokowi獲勝,則印尼民主進程的責任則無可避免(也有
點諷刺)地落在Prabowo身上。如果Prabowo真如他自己所宣稱是民主制度的支持者,那麼
承認敗選並呼籲選民理性、維持國家和平,將會是他展現支持民主體制的絕佳機會;只是
,國內外各界皆擔憂他是否願意輕易承認敗選。若其最後仍拒絕認可Jokowi當總統的正當
性,以Prabowo的動員實力,屆時對印尼將是一場災難。另有一種較佳的情境,是於快速
計票領先4%的Jokowi,能在最終選舉結果上拉大自己跟Prabowo的差距,越大的差距就越
能確保選舉的正當性,減少政局動盪的可能性與長度,此結果將會是現狀中的最佳解。
總的來說,印尼無疑正處在民主發展的十字路口上,這場選舉關乎印尼是否能持續深化民
主,因此國內外各方皆屏息以待,等著看人民最終期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領導人。印尼的
民主進程亦關乎東南亞地區未來民主發展的可能性。在東南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依舊屬
於一黨獨大的威權政體,泰國前不久才剛發生史上第12次政變,菲律賓雖然也是民主體制
,但一般被認為體制脆弱,唯獨印尼的民主體制令各界驚嘆地越發展越健全。這場選舉結
果將影響印尼民主未來的方向,作為世界第三大民主國家與第一大穆斯林國家,大家都在
等待並期待最好的結果。
[1]:印尼國內有多家民調中心,最具公信力的民調中心只有兩家,分別是CSIS-Cyrus
Network與Saiful Mujani Research and Consulting,而這兩家民調中心的出口民調
皆顯示Jokowi將贏得本次總統大選。
[2]:各界對於Prabowo是否真心支持民主體制一直存疑,這也成為選戰話題之一。數周前
一場公開座談中,Prabowo一句「直接選舉可能不適合印尼的文化」,引發各界撻伐
,雖然競選團隊事後出面解釋,卻也無法化解國外各界對Prabowo的不信任感。相關新
聞請見 http://ppt.cc/7fxT
[3]:Prabowo為何會獲得較多的政黨支持與印尼現存盤根錯節的政經利益有關。對於目前
的既得利益者來說,相較於Jokowi這位政治新人,Prabowo的勝選較容易幫助他們鞏
固現存的政治利益。
[4]:2012年Pepinsky, Liddle與Mujani的研究顯示穆斯林只有在不清楚各政黨政策時,
才會投票給穆斯林政黨,利用穆斯林政黨來當作「資訊捷徑」。更進一步的資訊請參
閱:http://ppt.cc/~r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