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 小國就只能出口導向嗎?

作者: Aldebaran (一直走)   2014-09-08 04:54:00
我不懂經濟,不過一直都相當好奇
為什麼臺灣的產業結構只能靠中國,為什麼臺灣只有出口導向這個選擇
臺灣的國內市場規模小到無法支持內需,無助生產力及擴大經濟規模嗎?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圈內人表示臺灣根本沒有所謂的科技產業
剛剛看到一篇不大的學術文章,作者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蠻扼要的就這些問題提出解釋和建議,我隨意摘個幾段如下
http://0rz.tw/mKJCx 這張圖是臉書圖片連結,截自該文
為出口佔GDP比重之跨國比較 1980~2010
比較的是臺灣、南韓、瑞典、芬蘭、丹麥與瑞士(僅南韓國內市場比臺灣大)
「瑞典、芬蘭、丹麥與瑞士等國同樣也無一不正視全球化與海外市場的重要性,但是『公
民社會』與『國內市場』在其經濟發展過程的重要性並未像台灣一樣地被邊緣化;這些國
家整體上採取『社會市場經濟』的路線,不僅有助於維繫內部的社會共識與民主深化,最
終並回饋到創新經濟的動能。」
「1988-2010年間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相對GDP與國內固定
資本形成的規模,可以看出台灣FDI的相對規模超過日本與南韓的兩倍以上。」
「隱藏在台灣外貿動能衰減的背後是過度海外投資、台灣外貿對象集中在中國,以及『台
灣接單,海外(中國)生產』模式。同時,台灣本身的產業結構轉往重化工業與電子產業
『集中專業化』,造成生產單調化與工業基地狹窄化。
許多台商確實因而獲利,但是從『後進追趕』(catching-up of the late comers)的角
度來看,在落後國家設廠投資對創新的效益卻微乎其微,而且帶來技術外溢的競爭危機。

「政商聯盟與政策尋租的體系有其強大的社會意識基礎,那就是『出口是台灣經濟命脈』
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國內市場規模太小』為不計一切、追求出口擴張的政策賦予正當性
,使得國內市場的重要性遭到系統性地邊緣化。
事實上,以西歐與北歐國家的經濟結構為例,國內市場規模大小絕對不構成高度依賴出口
的理由。
反之,高度依賴出口反而造成國內經濟結構不當窄化,在地經濟貧弱化,人才培育扁平化
,與區域發展高度失衡等現象,這些現象對於台灣所亟需的創新經濟、社會共識與民主深
化來說均十分不利。」
《在國家與市場神話破滅之後:以「在地經濟」做為台灣社會民主的經濟戰略》
吳啟禎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
http://tsa2012.thu.edu.tw/20121125papers/A46.pdf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