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eanvanjohn (尚市長)》之銘言:
: ※ 引述《elmotze (On my way)》之銘言:
: : 不難發現大多數都是自上而下, 而非自下而上.
: : 即使是老牌民主國家英國,
: : 他們也是自上而下的廢除死刑.
: 答案錯誤。
: 以吳黨工最愛舉的法國為例,至少要有國會過半數才行。
: (英國也是國會同意廢死唷)
: 所以即使是"由上到下",至少也還是"形式上的過半數民意"。
: 我也說過我不反對"國會過半數廢死",但是由少數自稱菁英的人來廢死,
: 那就跟獨裁政權沒兩樣了。
........
所謂的自下而上, 在公共政策而言指的是由基層民意開始討論並形成共識,
再將此一共識交付給政府去執行;
自上而下則相反, 是由政府根據狀況與判斷自行擬定.
一個政策若未有民意共識的背景, 它就不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政策.
英國在1969年決議無期限暫停死刑,
但是贊成死刑的民意一直到近年都穩定過半.
就如Roger Hood(牛津大學犯罪學終身榮譽教授)所言,
"廢死立法的壓力來自於精英階層而非一般大眾,
多數的大眾仍支持以死刑來懲罰謀殺犯."
德國在1949年西德憲法就已經廢止死刑.
其後的20年間支持恢復死刑的民意一直過半,
甚至數度接近修憲的門檻.
一度成立的國會提案在政府官員的干預下作罷.
直到1970年代後, 反對恢復死刑的民意才穩定過半.
法國在1981年立法廢除死刑, 2007年廢死入憲.
但是在2000年以前支持恢復死刑的民意也是持續過半,
直到近15年仍然有四成左右的支持率.
以上三國都是典型的
"民意贊成死刑, 但政府與國會仍廢除死刑"的例子.
你要說這是自下而上, 大概是把民意代表真的當成民意代表.
至少在廢死議題上, 這三國的民意代表大多數做出了違背民意的決定.
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理由.
英國人是因為怎麼限縮都不對, 乾脆廢一廢比較公平.
德國人是被納粹嚇過之後就索性廢除.
法國人......大概是覺得這才叫浪漫與正義.
另外這三國在廢除後, 都長期有過半民意要求恢復死刑.
假如民意代表不管民意自行其是叫自下而上,
那兩蔣時代的民意代表就是最體現自下而上精神的民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