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zzahoward: 連美國的都搞產業保護政策了,你要單靠民間投資… 06/29 18:40
: → zzahoward: 以我目前服務的藥廠來說,一條Pipeline一年的研發費用 06/29 18:43
: → zzahoward: 至少是四千萬鎂起跳,貴的大概兩億鎂 06/29 18:43
: → zzahoward: 請問台灣哪家公司能靠自己這樣燒? 06/29 18:43
: → zzahoward: 撐一條都有問題了,更何況七八條甚至十幾條在跑 06/29 18:49
產業保護政策本質上就是一種福利政策
說難聽一點就是買票政策啦
難道美國對Google和Apple有補貼和保護嗎?
產業保護自然是針對沒有競爭力的產業
就已經沒競爭力了還希望靠他們來提振經濟根本癡人說夢
至於政府要不要投資
我是沒什麼意見啦
就看你希望繳稅的目的是維持公權力運作
還是繳稅就當買基金
況且要振興一個產業必定得做高風險的新創投資
所以這個基金還必須是風險基金
這方面全世界沒有政府做得好的
畢竟政府不可能像風險基金一樣虧完了大家收拾書包鳥獸散
政府可以動作的部分通常都是後追模式
看準自己的有利條件
先進國家怎麼幹就跟著幹
上上個世紀的法國德國、蔣經國政府、還有後來的南韓都是這樣搞起來的
但是這邊有有一個困難
政府是一個大組織,反應時間慢
民主政權講究權力制衡反應更慢
難道人民為接受一個官員不經過立法院
幾十億幾百億就這樣扔出去兩三年後全部蒸發??
問題是這個世界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快
1973~1983時間全世界營收前一千的公司名單換了350家
2003~2013這個數字跳空變成了712家
朝野還在協商該投資誰,這個產業肉跟湯就已經都被吃乾喝淨了
還在寄望政府主導產業升級實在是上個世紀的思維
這也是為什麼主流經濟學家都主張減稅降息刺激經濟
因為只有以更大的誘因讓資本去承擔風險
最後該破產的去破產、該跳樓的去跳樓
該成功的去推動社會的巨輪
不然就等著被別人推過來的巨輪輾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