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誰控制出書遊戲規則?

作者: hope39 (Less is More)   2015-04-27 23:47:18
誰控制出書遊戲規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6/19125641
記者:程詩敏 攝影:王俊龍 黃文邦
20150426
對香港人來說,樓上書店,可能只是對抗連鎖店的一種消費模式,但對台灣人來說,是關
乎文化存亡的地方。台灣前文化部部長龍應台說:「出版是國力和國安。」是以文化部出
錢出力,支持地方獨立書店,「不同的書店,對於培養獨立型的讀者是很重要的,出版業
也就是要培養讀者群,如果不這樣做,行業就會萎縮。」台灣衛城出版總編輯莊瑞琳說。
「獨立」,也許就是圖書行業未來的關鍵詞。
《書店裡的影像詩》,一輯關於40間獨立書店的影片,由台灣文化部協力,導演侯季然拍
攝,推廣書店文化。在連鎖書店壟斷的年代,文化部給青年第一桶金,鼓勵回鄉開書店,
因為書店的公民討論空間,是文化的泥土。台灣衛城出版暢銷翻譯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也出版本地作品如《南風》,拷問環境與建設的矛盾,總編輯莊瑞琳說:「出版是很
本土的行業,因為你是用自己的語言出版,所以如何在本地化和全球化中間取得平衡,這
個很重要;我們想培養有機的讀者,他們不只是消費者,不只看最近排行榜在流行甚麼,
他們會自主性的找書來看。」
八旗文化的富察,是滿洲後人,由大陸到台灣辦出版社,《没有墓碑的草原》、《成為黃
種人》、《躁動的帝國》,每每挑戰台灣人的歷史觀。「台灣整個的中國史教育是受國民
黨教育,從而建立一個大中華的想像。」
香港亦有獨立出版社逆流而上,圖桌精英副主席黃培烽說:「香港大概有三類出版社,一
是出版流行讀物,二是大集團式有政治立場,如三中商,三是不盲從主流,以開拓討論為
任務的獨立出版社,如進一步多媒體、上書局、文化會社和快樂書房等。」與其抗衡,不
如開拓讀者,圖桌精英專注出版社會科學及藝術文化書籍。「所有獨立書店加起來,也不
夠三中商的資金多;你即使到樓上書店買書,也會買到三中商出版的。」
香港公開出版的書,要向康文署申請香港區國際標準書號(ISBN),這串號碼等於書的身份
證,任何人士或機構也可申請,費用全免。同是使用ISBN制,大陸一個書號卻炒至兩萬元
。因為中國對圖書出版嚴格控制,所有出版社由官方營運,一年能使用多少書號,由政府
審批部門決定。一些小眾或者敏感的大陸作品,作者寧願專程來港申請書號及出版,不過
未經大陸省級出版部門審批,不能在大陸賣。
出版禁書《中國教父習近平》的開放出版社負責人金鐘說,「香港其實還是自由的,除了
所謂禁書,內地有很多年老的知識分子想出書,我們多數會以自費出書的形式,叫他們傳
稿件來香港。」這類書對香港讀者吸引力不高,買的多為內地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