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說來話長,今天不止是自由座的問題。只要有自由座,就有爆艙的可能,平日不
爆、連假也會。很奇怪的是,當年剛通車時,就算已經有在賣定期票和回數票,但是遇到
連假,還是會取消自由座,改為全車對號。不知道是不是財改案後,反正躺著也是賺。就
不管了。
現在早就不是自由座爆艙的問題了。你這篇8/22(四)的文章,有可能是發生在平日。事實
上台灣高鐵現在平日都訂不到票了。像我8/26(一)要搭第二天凌晨的廉航出國,當天晚上
的高鐵沒有提前三天訂,很多班次都客滿了。
這件事和財改案時,台灣高鐵為了把財報弄得愈差愈好,故意把票價訂得過高。在財改案
前,因為過高的票價,載客率和營收都很不理想。通車初期,載客率大概都只有55%
。而且當年初步規劃是每日單向86班。通車前幾年根本沒有發那麼多車。
後來財改案過了之後,剛好碰到政黨輪替,不知道是換董事長和股東忘了交接,還是本身
怠惰,他們居然在買新列車上非常保守,2020年的疫情又讓他們有藉口拖延購買新列車,
甚至現在出問題了,他們還推拖是日本公司報價太高,獅子大開口。有在私人公司當採購
的人都知道,當影響營運時,再貴的料也只能忍痛購買。疫情尾聲,全球通膨突,然之間
,他們當年為了財改案故意調高的票價突然變得合理了。於是就變成今天這種平常日也爆
艙的情況,而且多年來台灣高鐵的配票程式,也一直沒改善。有候某區間明明就還有空位
,卻也劃不出去。
台灣不管是鐵道迷,還是一般民眾,對台灣高鐵都相對有好感。你看很多鐵道迷,連台鐵
便當作得好吃,也都會拿出來酸:「台鐵除了便當以外,希望其它品質也能提升。」便當
好吃難道也錯了嗎?這件事都嚴重到這種地步了,還會幫高鐵開脫,「哪有可能任何時間
,都買得到票?」,「買新列車,就為了那一點點尖峰時間,到時候虧錢,算誰的?」上
一篇下面的評論大概就是這種論調。
甚實這種辯解根本站不住腳。火車在所有運輸工具中,運輸量僅次於海運。歐洲在世界大
戰時,鐵路運輸都與後勤是否供應習習相關。台灣高鐵只要有足夠的列車,至少在非連假
的期間,座位供給應該要充足才對。座位供給不足,代表台灣高鐵很多該賺到的營收都沒
賺到。說買太多新車會造成車廂閒置,增加不必要成本的說法,更是和實務脫節。
公司因應不同的財務需求選擇不同的折舊方式,有用年份、載客數、哩程等不同的折舊方
式。甚至還有更極端的加速折舊法等為財務需求量身打造的作法。但是對列車來說,何時
達到可以報廢,大多是根據行駛哩程數。不然請問你家的汽車從換機油、保養、買賣估價
,不是根據哩程數,難道只看使用時間嗎?誰在算車子的使用時間?會有這種荒謬的認知
,主要還是當初台灣高鐵用了太多航空業出身的專業經理人,看歷任總經理就知道了。
像台灣高鐵這種運輸工具,尖峰和離峰時間的客流差距很大。作為公共運輸,你不可能離
峰時間人數不夠就不發車,離峰時間維持最低班次間距即可。反之尖峰時間的大量人流你
不賺,說買太多新車會虧損,根本是未經推敲不負責任的說法。這種說法故意只點出連假
需求不可能被滿足這一點,混淆視聽,來為平日無法滿足需求,就等於是把該賺到營收往
外推。還一副老大心態說買不到票就不要坐高鐵,無視高鐵作為獨佔事業,當年財改案時
,若台灣高鐵倒閉,影響層面很大,政府才會在爭議中通過財改案。現在財改案過了,就
放任政府派來的董事和專業經理人怠忽職守,怎麼看都沒有道理。
而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一個就是台灣高鐵在財改案,由政府取得絕大多數股權之後
,已經變成執政黨用來酬庸的工具,完全不在乎公司治理的專業能力。台灣社會對台灣高
過於寬容,沒有檢視爆艙現象背後極其荒謬的原因。
如果每次提台灣高鐵,都要把台鐵拿出來酸一下。可是台鐵幾乎很少讓乘客在平常日買不
到車票喔!而且台鐵從來不是因為買太多列車才虧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