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增台北-豐原1.5小時快車?鐵道學會再質疑:5車為1車繞道?
https://i.imgur.com/BrlvugI.jpeg
號誌系統說明圖。(鐵道學會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日前交通部部長陳世凱、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主張以台鐵開行台北至豐原1.5小時直達車
,以紓解高鐵台中站週邊交通擁擠的問題。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表示,台鐵長期以來受到非專業的政治干擾,包含配合增站、增
停及直達車等,導致整個系統的服務品質下降;硬是開出幾班宣示性質的直達車,不僅無
法疏解高鐵台中站區週邊的交通擁擠,更顯現交通部欠缺運輸專業思考的決策。
學會說明,台鐵西部幹線目前多為雙線路段,也就是南北方向各只有一條軌道,卻要開行
站站停靠的區間車和只停靠大站的直達車;當同方向的快車要超越慢車,就會產生所謂的
「待避/追越」問題,其排班是一門專業且複雜的學問,包含列車性能差異、號誌系統、
軌道配置、路線條件與管理等。
學會表示,在目前狀況下要增開台北開行到豐原1.5小時的直達車,台鐵就必須至少使用
性能較好的普悠瑪號(TEMU2000)或新自強號(EMU3000)列車,而且要把路線給「清」
出來,沿途遇到的區間車、莒光號,甚至是較慢的自強號,都要在有分支軌道(側線)的
車站來「避讓」這班高速通過的直達車。
在號誌部分,台鐵使用的是鐵路常見的「固定閉塞」系統,以目前的系統而言,直達車要
不減速超過沿途的慢車,慢車就必須在直達車抵達超車點約3公里外(2個閉塞區間)前,
減速進站至側線停妥待避。
學會指出,目前台鐵在板橋到豐原間確實有南下北上各1班每天傍晚開行的直達車(273次
/282次),檢視這兩班車的時刻表,在板橋到豐原間都讓6班沿線的慢車要被迫待避4至10
分鐘不等,也就是說,每在尖峰讓1班直達車衝刺,就可能有5至6班車要被迫讓道,在目
前的台鐵系統下,開設愈多北中直達車,就會影響愈多桃園、新竹、苗栗的通勤乘客。
學會指出,高鐵通車後,台鐵長期在政策上被定位為「通勤捷運化鐵道」的發展主軸,交
通部歷年辦理的台鐵立體化工程,也是以相同思維設計車站與軌道配置,增設了許多沒有
多餘軌道(通過線)的通勤車站。
這類配置適合通勤捷運化的運轉模式,但如果要開行快速直達列車,通勤列車與通勤站就
很容易變成沿途的路障。
學會表示,通勤化與快速化本應可以兼顧,要同時追求速度與班次數(容量),就必須更
新現有的系統條件,例如更新號誌系統,或是乾脆興建四條軌道,讓雙向的快慢車輛都有
專屬的路線,避免快慢車間的衝突。
然而,台鐵近年來進行的都會區鐵路立體化工程,卻都在規劃時屏除預留四軌化擴線的想
法,讓現在台鐵在排班上宛如綁手綁腳。
學會表示,台灣對於鐵道專業的忽視由來已久,政策經常在欠缺專業基礎的狀況下「快速
」形成,事後也沒能再反思檢討,「以政領事」的結果,原始問題沒解決,反而製造更多
問題。
高鐵台中站周邊交通擁擠問題的根源,不外乎是轉乘設施不足、過度仰賴私人轉乘運具、
動線不佳、公共轉乘運具使用率太低這幾個因素,也就是「站區與聯外交通規劃課題」,
應該透過調整站區轉乘設施配置、整合車站與站區開發交通系統、消除聯外交通瓶頸點等
方式去解決。
學會呼籲,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政策前應先釐清「需要處理的問題」是什麼?高
鐵在北部區間的擁擠,是北部運輸廊帶的公共運輸供需失衡課題,不單只能以北中點對點
式的思維切入,而應該思考如何提昇廊帶的鐵公路服務水準,及透過提昇價格差異來引導
需求做更合理的分配。
真正面對問題並提出對症下藥的方案,才是大家期待的專業政策品質。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93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