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3開始較為流行的雙向共用服務區
動線基本上都是設計成 下閘道後開始進入周圍環道
而環道的設計都是 停車場-加油站-回國道
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單純下來加油但沒有要休息的,雖然可以不進停車場
但是也幾乎得繞一整圈才能到加油站
像是南投 清水 關西等服務區,其實加油站離進出閘道超近的
但是如果要去加油的話,一樣要先繞完整圈才能進加油站
沒有給你那種下閘道後可以馬上進入加油站的車道
而如果是分兩邊的服務區,像是關廟 新營 西螺 泰安 湖口
加油站也都是設在出口,也就是回國道之前
如果是下來順便吃飯的,也變成了先吃完飯,離開國道前才去加油
而不是先加完油,再來停車吃飯
當然也是可以先去加油啦,但這樣就不順路了
為什麼服務區現在動線都是這樣設計的啊?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仁德服務區,仁德的加油站不設在出口旁
其他的服務區不是設在出口旁,不然就是設計在你要出去時才能進去
國3的雙邊共用服務區,其實四個方向的匝道進服務區時多半都匯集在一起
但總是都把加油站放在最後 (除了東山 古坑距離匝道比較遠,其他都很近)
讓我忽然想到,假設以後沒有油車,加油站改作充電站,那這個動線不就疊床架屋
即使是現在,有些車只是來加油的,為何一定要設計成繞整個休息站一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