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狹人稠是正確的。
但是台灣的交通設計完全看不出地狹人稠。
當初國民政府來台,當時政府是從大陸型國家的管理思維,來到台灣這個小不拉幾的小島。
當初在中國大陸時,國民政府基本上都是抄美國那一套。大陸地大物博,的確可以抄同樣是大陸型國家的美國那套(但中國人太會生,現在的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實際上也不適合美國那套了)
而國民政府來台後,只把台灣當成復興基地,反攻大陸後就要回去了,所以沒有認真思考台灣未來要怎麼發展,交通自然就是繼續原本那套繼續用。
剛開始台灣的人口跟車輛數都還不是問題。但台灣人一樣很會生,人口大爆炸後,這樣的交通設計就開始問題重重。
首先車道寬度還是50年前美國那種大公路主義的車道寬,一般自小客的車寬月1.6-1.7米,SUV 比較寬,大約1.8-1.9米,很少2米寬以上的客車。
公車很寬,2.5米。
而台灣的車道寬度設計最基本就是3米起跳,哪怕速限30的社區道路,也是3米以上。
另外台灣還有獨步全球的超寬“最外側車道”,超寬路肩,還有超浪費空間的同向分隔島。
這些設計完全跟“地狹人稠”打不著關係。單純看道路設計,你會以為臺灣是那種土地面積超大的大陸型國家,結果一看才發現台灣有這世界排名前段班的人口密度跟車輛密度,但是卻同時有全世界最浪費空間的道路設計。
台灣的土地面積跟人口密度,本來就應該要大幅限制車輛數,但台灣車價雖然世界高,但車輛使用成本(包含但不限於停車、稅費,燃料,保養...)卻是世界低。尤其是停車,在台北市擁有一台車很簡單,但車子要有地方停卻非常困難。然而出了台北市,基本上很少人會把停車成本考慮進去,反正路邊隨便停,有免費的路邊可以停,我為什麼要花錢停停車場?
再加上台灣考照門檻極低(門檻包含且不限於駕照取得難度,成本,維持駕照持有成本等)
幾乎只要你想要,人人一張駕照。你偶爾會看到新聞說有人考了十次駕照終於考過,這種事能當新聞就知道台灣駕照多好考(同時這樣的人還能拿到駕照,你說交通能不亂嗎?)
擁車成本低,沒有任何限制擁車條件,同時駕照還超好考。政府整個作為就是在鼓勵人民擁有車。搭配台灣地狹人稠的先天特性,停車位會足夠才怪。
台灣政府的整個策略,就是放任車輛數成長,車越多越好,搭配駕照濫發。人人有車開。稅收好收滿。然後超爛的交通設計+完全不夠的停車空間,可以定期收割交通違規罰單(違停大宗),增加稅收才是王道。這裡順便提一下,台灣有一個獨步全球的罰單收入預算。地方政府年底時就先編列好下一個年度的罰單收入要怎麼花。你聽著有沒有感覺哪裡怪怪的? 罰單還沒開就知道會有多少罰單收入?這不是割韭菜,怎樣叫割韭菜?
然後車一多,道路就壅塞,道路一塞,政府又有理由拓寬、新闢道路。這中間的利益多龐大,應該就不必多說了。
整套組合權打下來,從新車落地開始,到罰單收入,蓋新路。這整個利益之龐大,怎麼可能放手好好改善交通?
萬一政府開始限制車輛數,有車位才能買車,道路設計大改善,嚴格駕照取得與回收制度。
萬一真的搞下去,新車銷售開始到蓋新路中間這些錢,動搖國本啊!
※ 引述《hicker (家務事就是一堆瑣碎事)》之銘言:
: https://youtu.be/r9G5hnG9sDE
: 感謝 志祺七七 提供
: 前天看到志祺七七出了這篇 就想貼上來討論
: 以下節錄重點
: 1.台灣停車位供需失衡
: 雙北機車300萬輛 停車位80萬個
: 台中小客車100萬輛 停車格10萬個
: 2.是車子太多 還是停車位太少??
: 理論上一輛車需要四個停車位才能滿足需求 但實際上很難 幾乎不可能
: 要說車輛太多 去年登記機動車輛數達到2284萬輛 自小客700萬輛 機車1400萬輛
: 幾乎一人一輛 但把18歲以下人口扣除掉的話 一人兩輛的也不少
: 過去20年 台灣只增加100萬人 但卻增加600-800萬輛汽機車
: 3.新加坡做法參考
: 新加坡以"擁車證"來控管汽機車數量 依據前一年汽機車總量來拍賣擁車證
: 故擁車證價格破百萬台幣是日常
: 再加上稅金 在新加坡要擁有一台自小客的代價是約300萬台幣以上
: 在這之下 過去四年新加坡的汽機車數量達到零成長
: 但在台灣若要這樣做 直接影響可能會是購車成本大幅提高
: 4.日本做法參考
: 日本以車庫法(自動車の保管場所の確保等に関する法律)來控管
: 主要是"有車位 才能買車子"
: 方式是 在買車前要去警察局申請"停車車位證明書" 也會實際場勘
: 且這車位距離距離登記住址不能超過兩公里
: 而取締違規停車也相當嚴格 且也有合理設置停車空間
: 但在台灣若要這樣做 除停車格價格會飆升外 也會連帶提升房價
: 5.加強公共運輸?
: 鄰近他國各城市的公共運輸市占率 新加坡88% 東京87% 首爾69%
: 而台北只有40% 全國更只有14%
: (偏偏現在全國公車業正陷入有車沒人開的困境中....)
: 總之 台灣要解決停車位問題 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