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人來說,最初跑馬只是為了想證明自己能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慢慢的跑出興趣。
剛開始一頭熱時,甚麼比賽都想參加;這幾年跑過幾場比賽後,現在心態就不一樣了。
參加比賽的目的,大抵可分為:
1.認證型:純做個人成績認證用,只要賽道有丈量過即可,當然有成績認證更佳。
台北馬、高雄馬、高樹馬等可歸為此類。
2.看風景型:陽明山馬、鳳山三校馬、進空官的阿公店馬等。
3.湊熱鬧型:台南星光馬等。
4.零用錢型:族繁不及備載。
假設今天所有的比賽都沒獎金,或者我知道拿不了多少零用錢(比方是三千或更少)
那參賽的意願肯定會大幅降低,特別是全馬賽事。
有些比賽不求競速講求熱鬧,像台南星光馬的主辦單位很用心,辦得好一樣秒殺。
除此之外,個人比賽求成績時,補給再豐富我也不會吃,只要給我基本盤,不缺即可;
伴手禮亦同,給我豐富的伴手禮,不如直接拿錢去買。很多比賽衝著新鮮感會跑一次,
之後也許就不會再參加,會轉向專心準備少數幾場有成績認證的賽事,純粹自我挑戰。
我們這些市民跑者跑個sub3在東京馬只能排八百多名,波士頓馬在千名以外,更別提連
福岡馬、琵琶湖馬的參賽資格都達不到,那這成績到底有甚麼了不起,為何一堆人追求?
當然了不起!那代表著長時間的苦練心血、代表自己決心毅力的證明,這比甚麼都重要。
有興趣可看長跑競技網。歷年百傑中,全馬只有39個跑進2:30,半馬跑進70分只有22人。
猜猜有幾個是最近十年內跑出來的?又有幾個是近年場上喊得出名字的台灣獎金獵人?
扣除張嘉哲何盡平蔣介文這些國手級的選手,這些所謂的一哥們表現可說是嗚呼哀哉!
我相信他們都有那實力,但為獎金密集參賽太多全馬賽事反而阻礙了他們的進步,
周周馬、連日賽,有時若上不了總排(拿不到前三)乾脆就棄賽,這都是錢的因素。
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想法,雖然很現實沒錯,但花個7X分跑場半馬就有5000或更多,
全馬跑個2:4X就有一萬,時薪這麼高,為何不賺?半馬/全馬幹嘛練到70分/2:30內?
對非洲獎金獵人的限制只是部分人的眼紅,肯亞人以自己的實力掙口飯吃何錯之有?
對比日本,真正阻礙台灣進步的是一堆濫竽充數的賽事,看看板上、網路眾多心得可知,
這會是長篇大論,表過不提。
技不如人,就摸摸鼻子再練,但若要說肯亞人阻礙台灣長跑的進步,這帽子也扣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