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台灣50KM超馬紀錄保持人李智群於森林跑站進行一場訓練分享講座。
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79197/素人跑者的馬拉松訓練──李智群-know-how-
分享
內容摘錄:
李智群首先強調練跑的首要重點是『不貪、不怕,是關鍵』,太多人貪快貪多,致使身體
沒辦法做恢復;也有許多人害怕訓練、畫地自限而無法突破自身成績。所以他強調:「不
貪不怕。」
李智群常見的課表是大量的慢跑加上主課表『間歇訓練』、『持續跑/變速跑訓練』以及
『LSD長跑』。
主課表外安排40分鐘慢跑,主要是用來作為動態恢復用,可跑可不跑。很多人每天都想練
強度,身體沒有獲得休息,累積了太多疲勞,所以成績無法進步。這40分鐘用輕鬆的速度
來跑,放鬆身、心,享受慢跑帶來的愉悅感。曾經看過一份資料,運動效果是在20-40分
鐘時效果最好。30分鐘有點短、運動效益不高,60分鐘又太長。自己嘗試過40分鐘左右這
種不長不短的穠纖合度、意猶未盡,很剛剛好。
星期一 : 慢跑40分鐘 或 全休
星期二 : 間歇跑
星期三 : 慢跑40分鐘
星期四 : 持續跑/變速跑
星期五 : 慢跑40分鐘
星期六 : 慢跑40分鐘
星期天 : LSD長跑(山路或平路)
———————————————————————————————————
以下是本人心得,無關李智群先生
其實我沒有實際去現場聽,只是最近看don1don文章,發現自己課表就是follow同樣的想
法..
概念比較像國外所說的「Run Less, Run Faster」,一週練三天強度,其餘只是少量的恢
復跑或交叉訓練,而且是可有可無的訓練,工作忙碌時加班時就可以安心放棄了..
就像一個容器塞滿了3件重要的東西,其他剩餘的空間就用小小瑣碎的物品來填滿吧!
不過... 記得還是要留一點空間才能完美的鎖上,所以找一週安排全休吧..
附上最近(2017年7月台北夏)完食歷程
http://i.imgur.com/I3kTueW.jpg
夏天週量75~80K,很像太多了,純粹只是自己不想服輸XDDD..
強度訓練外的跑步我定義為「恢復跑」,強度甚至低於大家常說的「輕鬆跑」
目的只是動態“積極恢復,以更好的狀態迎接隔天的強度訓練,而不是消極的靜態恢復..
一週練三天,非常適合喜歡將課表結構化與系統化的跑者們,
對於有全職工作的業餘跑者,就像讀書時期抓三天去補習班一樣,在熟悉也不過了
在台灣濕熱的環境下施行並不困難。
調整上,以完成三天強度訓練為首要目標,如果強度完隔天體能還有餘裕,代表強度不夠
,否則隔天應該是無法點爆發技能,此時課表可以修改拉高強度質量,或follow Hanson
Method加入大量輕鬆跑...(季節轉換期要務必考慮..)
主要概念雖然是「Run Less, Run Faster」,但稍微改一下,也能類似於Hanson.. 非常
彈性
對於業餘菁英跑者,週跑量控制在75~80K,進步的效果很好..
Strava 統計2016年倫敦馬sub3跑者的巔峰期週量是52mile(83K)
調整課表質與量時,不仿考慮從這些統計數據下手..
對於新手跑者想挑戰初馬sub4,建議週跑量40K,以及持續6個月可達到(自己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