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本來就不是歷史書,而是小說。
在認清了這樣的前提之下,三國演義的立場並不客觀也就可以被理解
所以演義尊劉貶曹,這是十幾億華人都知道的
但是從十常侍亂政,黃巾起義開始到官渡之戰結束,根本是一部曹操奮鬥史。
劉備根本在入蜀前都是呂布,公孫瓚,袁紹,跟劉表的客將。沒什麼出息
所以演義前面不得不以曹操為主角,所以才把曹操的對手袁紹設定成如哆啦A夢裡的胖虎
一般,沒謀略,沒手腕,沒頭腦,就只是單純靠著拳頭(兵力)大而已。
所以官渡之戰可以看成是小夫打敗胖虎的一場戰爭,然後大雄(也就是劉備)就去找哆啦A夢
(諸葛亮)幫忙。
而劉備在打夷陵之戰的言行舉止,都表現得有點脫序,好像有點瘋了?
我看到劉備兵敗夷陵反而並沒有同情,只有「你活該」的感覺而已。
相信演義一直想要掩飾劉備野心的小說寫作方式,寫到劉備打東吳應該也很難再掩飾下去
了。
看到劉備夷陵大敗,我反而同情起曹操來了。
曹操去打東吳被東吳打敗很合理。像劉備這樣一當皇帝,御駕親征就大敗的昏君,怎麼曹
阿瞞你到死都除不掉劉備呢?
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我只更覺得諸葛亮是被劉備搞死的。
晚年的孔明其實很悲情,一副當劉阿斗的看門狗的感覺。
結論就是:我認為演義尊劉貶曹的立場到後來愈來愈站不住腳了。
所以才會有史學家對演義看不下去,試圖替曹操翻案的說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