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ndius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2015-11-23 22:11:18※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前引庾純傳)....可見賈充先人有做市魁的,出身寒族,與曹操的出身
: 一致。"
: "投靠司馬氏的非儒家出身的寒族,非只賈充一人。像陳騫 石苞,對司馬氏
: 的奪權,支持也是有力的"
: 陳寅恪 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第19頁
: "(前段說明陳矯與本族劉氏女婚,以及曹氏夏侯氏通婚)...
: 可見曹氏與夏侯氏也通婚,且習以為常。這實際上是非儒家的寒族不講
: 禮法的表現,何況曹操的政策又是不以儒家的道德標準取人。"
: 陳寅恪 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第20頁
: 我想陳寅恪講這些話 都是非常簡潔明瞭 不至於看不懂
首先此錄算是陳老學生的筆記出版,所以是不是陳老的真意也很難說,
雖說作者是盡量用自己的意思去逼近陳老的意向,但終究不是陳老自撰.
不過這裡面的論點只要是質近曹操的,就大筆一揮都劃為此錄定義的"寒族",
所以我才會說此錄中的寒族定義有它自己一套的tone調.
《晉書。庾純傳》
充嘗宴朝士,而純後至,充謂曰:「君行常居人前,今何以在後?」
純曰:「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來後。」
世言純之先嘗有伍伯者,充之先有市魁者,充、純以此相譏焉。
雖然庾純傳這一段是完全的包龍星戰李蓮英相罵本,
不過說賈充先人有市井之徒,不就是在說賈逵嗎?
《三國志。賈逵傳》
魏略曰:逵世為著姓,少孤家貧,冬常無袴,
過其妻兄柳孚宿,其明無何,著孚袴去,故時人謂之通健。
河東賈氏是當地顯族,
按新唐書的世系表是系出唐叔虞少子或是狐偃後代,
但賈逵這一支到他因為父親早死,家道中落,
不用潮水退去,只要冬天到了,就知道賈逵沒有穿褲子,
這樣的落難子弟到底算不算寒族還有得論,
但和賈充搞相罵本的潁川庾純,還真的是寒門出身.
《晉書。庾峻傳(庾純他哥)》
庾峻,字山甫,潁川鄢陵人也。祖乘,才學洽聞,漢司徒辟,有道征,皆不就。
伯父嶷,中正簡素,仕魏為太僕。父道,廉退貞固,養志不仕。
到庾峻庾純這一代出仕以前,只有他們的伯父有在魏朝做官.
《後漢書。郭泰傳》
庾乘字世游,潁川鄢陵人也。少給事縣廷為門士。
林宗見而拔之,勸遊學宮,遂為諸生傭。
後能講論,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讎問,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
後徵辟並不起,號曰「征君」。
庾純他爺爺庾乘一開始是縣衙裡面的門吏,
後由郭泰提拔去太學,先從太學生的伴讀書僮幹起,
伴讀伴出師了也能講經講論,裡面一堆天龍人還很敬重他,
漢室一度徵召他出仕,但他沒有應諾,晉書還寫漢室是用司徒之位征召的.
如果要說寒族的話,庾家還比較像寒族,
到了漢末才在鄭泰的提拔之下接觸到經學,
到了魏以後才有人出仕,稍微發達了一點點.
如按此錄所載,以賈家為例,好像只要家道中落過就直接打進寒族,
或者是因為一度家道中落,家格就像曹家一樣不高,
或是賈逵執政地方的風格質近曹操,
...以上理由加總起來,顯族"河東賈氏"的賈逵父子就變成此錄定義的寒族了,
但明明就賈逵傳本文的內容,賈逵並未因家道中落就斷了接觸知識的管道,
至少在賈逵祖父帶大的階段中,賈逵還是可以吸收到士族才有辦法吸收的知識.
至於陳矯事,此錄也講得很清楚陳矯傳引註魏氏春秋的內容,
就是本來出身系出漢武帝廣陵劉氏的陳矯,過繼給母舅方改姓陳,
但回過頭來迎娶劉家女性,因此長年不對盤的老同事徐宣就批他不符禮法...
...但,這和寒族的關係,好像又是此錄定義的"質近曹操"才扯上了邊?
然而批人不符禮法也不是啥寒不寒族的事了,
看看馬日磾,過世後朝廷要考量是否加三公禮厚葬,
讓梨讓出名頭的那位孔大大大嘴一喊,
馬日磾生前召袁術部下入府(孫策,朱治,華歆)失節,不應以三公禮厚葬.
所以馬日磾在孔大大的眼中違反儒家氣節,他也該算是寒族囉?
如果要說石苞出身低微,又一度去當打鐵匠,
鄧艾同樣少孤,去當農夫或屯田民,
州泰出身平民受到提拔,這些才是寒族出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