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ANGGUOl (文籍雖滿腹)》之銘言:
: : (一)直接貼裴松之對曹軍兵力的質疑,比較省事(汗):
: 裴松之是質疑曹操兵力沒這麼少, 並不是就認為曹操兵力比袁紹多
: 這是國小邏輯問題
國小邏輯都知道,我沒說裴松之認為曹操兵力比袁紹多
認為曹操兵力比袁紹多的,是在下小弟我ok?
: 但如果曹操兵力大勝
: 還需要把曹營各謀士全都問過一輪嗎?
: 荀彧說曹操有四勝, 賈詡說曹操有五勝, 郭嘉說曹操有十勝
: 如果你曹操兵力比袁紹高
: 還需要謀士每個給你秀秀拍拍打打氣才敢跟袁紹翻臉
: 那我覺得你心中的曹操可能媽寶得很
曹操兵力大勝是你講的,我只說曹操兵力較多
就因為曹操兵力有優勢,結果在官渡的合戰初期仍讓曹操吃鱉
這樣讓謀士打打氣,有什麼好奇怪的
: 荀彧傳中有提到:"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
: 好啦你說曹操愛講幹話
: 連荀彧都說話兵力差在這程度了
: 總可信吧
十分之一的兵力,要去圍擊我下面提到的"(袁)紹三十餘里營",國小邏輯都不會相信吧
: 大致上來說公孫瓚極有可能原本就想採用游牧民族的戰術
: 先以少數兵力詐敗後退(匈奴稱為射雕手)
: 吸引步兵深入
: 然後以輕騎由兩翼包圍斷後 再殲滅之
你都已經在前文說公孫瓚很會游牧民族的戰術,則他豈有不知會被反詐敗的可能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上》:
"(公孫)瓚輕其兵少,縱騎騰之",誘敵深入的反而比較像是麴義呢
: 我也聽說過一種理論
: 叫做:"最直觀的連結往往能得到最正確的答案"
: 袁紹為什麼要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