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從弩談起(一之一)三國兵器製造管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11-25 18:00:05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我一直覺得吏四萬還好,因為在古代,中央要能不依賴地方豪族或後來稱的仕紳
: 本來就要建立官僚團體
: 吏員越少中央的控制力越弱,地方勢力越強,這是相對的
要是不幸讓小弟之前講魏明帝大修宮殿的目的,是為了間接爭取豪族的支持
這大膽的假設成立的話,那麼下列這則史料或許可視為成果,《晉書.列傳第九》:
"時又議省州郡縣半吏以赴農功,(荀)勖議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
省事不如清心....光武並合吏員,縣官國邑裁置十一,此省官也。魏太和中,
遣王人四出,減天下吏員,正始中亦並合郡縣,此省吏也。今必欲求之於本,
則宜以省事為先」"
個人解讀太和中減吏,是意圖對豪族釋出善意,表達收斂監控地方勢力的意味
而正始中乃是曹爽專擅時期,要是地方勢力不偏向曹家,來讓曹家依賴的話
魏國中央又怎敢輕易合併郡縣,那豈不形同弱化中央控制力?
若輔以質任的角度分析,參考〈王觀傳〉:
"明帝即位,下詔書使郡縣條為劇、中、平者。主者欲言郡為中平,觀教曰:
「此郡濵近外虜,數有寇害,云何不為劇邪?」主者曰:「若郡為外劇,
恐於明府有任子。」觀曰:「夫君者,所以為民也。今郡在外劇,則於役條當有降差。
豈可為太守之私而負一郡之民乎?」遂言為外劇郡,後送任子詣鄴"
合併郡縣原本對含地方官在內,給壟斷官吏的士族來講,不算啥ok的政策
畢竟對邊境來講,為避免非長吏的小官叛逃,把諸小縣合而為大縣,再配合長吏質任
是比較保險的做法..猜測為了彌補這點,方有減輕〈士亡法〉的懲罰的對策
(265年"罷部曲將及長吏納質任"(《通鑑》),寬刑罰部份則參見〈諸葛瑾傳〉)
彌補之道尚有〈明帝紀〉裡,下了"唯才是舉"的曹操從未下過類似的詔
甚至曹丕也沒獻媚成這樣:
"(太和二年)詔曰:「尊儒貴學,王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聖道?
其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勑郡國,貢士以經學為先。」"
以及對正統士大夫眼中,喜好儒家以外的老莊而"清談誤國"的何晏一派等,"皆抑黜之"
: 三國志跟晉書還是持傳統觀點,就文本而言,除非是要討論晉的正統論敍,
: 不然這段的切入點應該沒這麼多想像空間
補充前篇忘記強調,戶調制有穩固基礎的本,曹叡才有後續動作的可能,〈鄭渾傳〉:
"太祖征漢中,以渾為京兆尹。渾以百姓新集,為制移居之法,使兼複者與單輕者相伍,
溫信者與孤老為比,勤稼穡,明禁令,以發姦者。由是民安於農,而盜賊止息"
我們知道關中曾有大批居民逃難到荊、益兩州
如果連破壞嚴重,跟其他州相比之下豪族不多,同時算曹操最後征服的一塊區域的關中
都有辦法順利推行較無法以黑戶躲勞役的戶調制了,那何況是其他各州
(只要豪族跟政府有"默契"的話,逃到深山並非理想選擇,萬一被抓到...)
先聲明以下繼續往下挖的言論,不是針對a大才這樣的
就當我無聊喜歡玩漂白水好了= =
【《魏書》自己前後矛盾】
痛批曹叡的有一大坨,我簡單挑兩個當代表,〈楊阜傳〉:
"方今二虜合從,謀危宗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
民有饑色"
以及〈高堂隆傳〉:
"(魏明)帝愈增崇宮殿,彫飾觀閣....而遼東不朝。悼皇后崩。天作淫雨,
冀州水出,漂沒民物。隆上疏切諫曰:「....今上下勞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
饑饉荐臻,無以卒歲....」"
"崇華殿災,詔問隆:「此何咎?於禮,寧有祈禳之義乎?」隆對曰:「夫災變之發....
此人君苟飾宮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應之以旱,火從高殿起也"
對照〈明帝紀〉可知,青龍2~3年有旱災、景初元年有水災:
"(青龍二年)四月,大疫。崇華殿災。丙寅,詔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廟"
"(景初元年)九月,冀、兖、徐、豫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沒溺死亡及失財產者,
在所開倉振救之"
〈孫禮傳〉印證了旱災的發生時間:
"明帝方脩宮室,而節氣不和,天下少穀。禮固爭,罷役,詔曰:「敬納讜言,
促遣民作。」"
再參考〈辛毗傳〉,另須注意的是曹叡大搞宮殿的時間:
"(青龍元年,魏明)帝方脩殿舍,百姓勞役,毗上疏曰:「竊聞諸葛亮講武治兵,
而孫權巿馬遼東,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備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宮室大興,
加連年穀麥不收"
然而〈明帝紀〉寫的卻是:
(青龍三年三月)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百姓失農時,
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
甚至〈蔣濟傳〉也拿遠征遼東來作文章:
"景初中,外勤征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糓饑儉。濟上疏曰:「
陛下方當恢崇前緒....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衆,不為國用。」"
外勤 - 放任公孫淵等他後代坐大再當袁紹第二?
饑儉 - 不必假設語氣,水旱前幾年就發生過了,感謝幫忙提醒之前發生過的事
案曹叡本紀在青龍元年並無蓋宮殿的記載,而辛毗確實青龍3年有諫止過曹叡
別"損費人功,民不堪役"(《通鑑》),但那是指剷平北芒山一事,跟宮殿無關
且視"穀麥不收"的青龍元年,為青龍3年的誤植也很合理
【無視典農官的存在】
從〈司馬芝傳〉能約莫推出另一個令百姓困苦的原因:
"黃初中,入為河南尹....明帝即位,賜爵關內侯....芝居官十一年,數議科條所不便者
....芝奏曰:「....自黃初以來,聽諸典農治生,各為部下之計,誠非國家大體所宜也
....」明帝從之。"
因為典農官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不甘心受限於農業,而紛紛經商"治生"求富,例如
"青龍中,石苞鬻鐵於長安"(《世語》),又"販鐵於鄴市"(《晉書》)
所以才有〈和洽傳〉:
"太和中,散騎常侍高堂隆奏:「時風不至,而有休廢之氣,
必有司不勤職事以失天常也。」"
考慮官商勾結,囤積穀物再高價售出給普通老百姓,牟取暴利的行為,便一點都不奇怪
《晉書.志第十六》:"至明帝世,錢廢穀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競濕穀以要利,
作薄絹以為市,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也"
統合屯田的觀點來看,《晉書.列傳第七》: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遣冀州農丁五千屯于上邽",足見曹叡時冀州的屯田盛況
才有空間再挪去別的地方,看似對抗豪強地主擴張土地、勞動力
問題若非以士族為基準的九品官人法選出來的典農官亂搞在先
則曹叡也毋需屯田,以備隨時可能被吳蜀入侵的戰時所需
是以整體大方向,仍舊沒違背向豪族靠攏的趨勢
親司馬家的王沈、荀顗等卻把罪過無限上綱到曹叡大興土木
不僅讓人懷疑,《魏書》不惜張冠李戴也要黑曹叡?
: 曹叡沒想這麼多吧,畢竟被諸葛老賊迫害多年,他死了,心態放鬆就這樣
: 純粹就是曹魏的經濟進入上升期,他的政治威望也夠,有本錢這樣花而已
有了袁氏兄弟的借鏡以後,大家都學會爭權奪利總在外患解除後才開始
眼光放遠,爭取足夠的豪族支持,更有機會永續經營下去
本錢夠其實可以嘗試趁心腹大患-亮哥新亡,大舉進攻蜀國XD
他以前也不是不敢挑戰蜀道過,司馬懿曹真聯合進攻那次就是,還是在石亭慘敗之後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