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ea (推理小說<親愛的你>出版)》之銘言:
: 感謝asdf兄的回覆 獲益甚多
: 剛好順便請教 請問東漢以來土地兼併乃至農村破產情形
: 至魏晉有任何改善嗎??
: 我很想達成的結論是:
: 1.曹操改善了 因為他先興屯田 打敗袁紹後"重豪強兼併之法" 實行田租制
: 成為曹魏的經濟基礎 ==>真的嗎?是否有確切證據證明曹操之後小農恢復安定?
就我的看法,其實曹操沒有改善狀況=.=
只是因為已經大爆炸一輪,沒法再更爛,所以跌深反彈
比起戰亂,曹操的剝削雖重,勉強還能忍受吧
如同孫吳末年的情況
曹操聰明的在於實施兵農一體,這在初期能有效降低財政負擔
可以讓曹魏政權的基層行政負擔沒那麼重
至於中後期的弊病,反正那是曹丕、曹叡要處理的問題
眼前難關先過比較重要
: 2.曹丕之後又向士族靠攏 乃至西晉 原本問題又重現 因此有"占田法" 這樣的問題
: 要到北魏行均田制後才告一段落 開始新一輪的地主養成
: ==>可以者這樣說嗎?
: 謝謝指教
曹丕其實是處理曹操留下的爛攤子
他的很多政策針對的是活絡商業
首先,他本來就偏向士族,自然不會下重手處理
而要處理土地問題,要有大量的基層行政人才,曹魏是三個國家裡面比例最低的
(之後有時間可能會介紹從吳簡看孫權怎麼跟豪族就戶口、土地問題鬥法,
孫權也是從基層行政人才著手,
先說結論:孫權敗北)
既然曹丕放棄處理土地問題,又不能放任不管
那就只能針對商業進行加強
先是諸典農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
務農重穀。......武皇帝特開屯田之官,專以農桑為業。建安中,天下倉廩充實,
百姓殷足。自黃初以來,聽諸典農治生,各為部下之計,誠非國家大體所宜也。
......今商旅所求,雖有加倍之顯利,然於一統之計,已有不貲之損,不如墾田
益一畝之收也。......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
爾。不有所廢,則當素有餘力。』臣愚以為不宜復以商事雜亂,專以農桑為務,
於國計為便。」明帝從之。(三國志‧司馬芝傳)
司馬芝就是把農本那套再講一次,可以看到是誰放鬆的?曹丕
而這套典農制之後也是默默廢掉,畢竟時代不同
曹操時期天下大亂,戰爭四起,雖高壓還能忍受
但到天下三分,這套制度的問題開始慢慢爆發
廢掉只是最後承認的儀式
曹丕戰爭不行,但他的內政能力值得肯定
他施政是有計劃、有目的的
(延康元年二月)魏書載庚戌令曰:「關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災荒也。
設禁重稅,非所以便民;其除池苑之禁,輕關津之稅,皆復什一。」
一開始先降低關稅,開放池苑禁令,活絡經濟
接下來恢復五銖
(黄初2年3月)初復五銖錢。
不過曹魏的經濟還沒好到能承受住改制,所以很快就廢掉
(黃初2年10月)以穀貴,罷五銖錢。
配合司馬芝上奏的內容
曹丕是有意識的放鬆人身控制,讓商業慢慢有起色,不過此時曹魏的經濟沒很好
要等到曹叡時代才能正式恢復五銖
這是一個較長時期曹魏的經濟跟制度變化,不過史書著墨很少
就現有材料只能做出這樣的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