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7-04 16:49:32推文過長,回一下浪費版面,抱歉!
首先荀彧建議曹操在迎獻帝的前一年195年,"以其閒勒兵收熟麥,約食畜穀"(荀彧傳)
於是曹操"大收麥,復與(呂)布戰,分兵平諸縣。布敗走,兗州遂平"
然後對照〈武帝紀〉的呂布"夜走,太祖復攻,拔定陶,分兵平諸縣。布東奔劉備...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兗州平,遂東略陳地"
另外從〈董昭傳〉的角度切入,董昭念在楊奉人手充足,卻缺乏外援,因而主動聯絡楊奉
表示願意挺楊奉
楊奉得書後高興的說:"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
並共表太祖為鎮東將軍,這足以印證上面的事件,所以曹軍基本的糧應還是有的
至於楊沛救濟那段,時間點語焉不詳,或許為先前派曹洪去接獻帝時,被董承和袁術所阻
導致軍糧不足?..當然這需要更多史料佐證@@
題外話,專業掮客董昭還曾仲介曹操與張楊的連結, "遂與西方(李郭政府)往來"
儘管〈常林傳〉寫張楊"利其(河內)婦女,貪其資貨"
不過張楊好歹在你曹操之前,先行解救了天子一把,否則後續阿瞞有沒有辦法迎到許縣
還是未知數
沒想到受恩於張楊的曹操,日後反倒應董承之召,"奏韓暹、張楊之罪"(後漢書董卓列傳)
如此有爭議的大義名份,《魏書》避寫似乎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