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專業分什麼「血統」?

作者: yishiunzan (Eli_Laki)   2018-06-17 12:30:47
先說結論
1.血統論述談的是台灣社工發展的結構、分化、排除
2.當很多人都體驗過類似的經歷 就已經不再是個人層面那樣單純
3.結構問題不能單純化以個人責任的角度來看 或思考解決辦法
4.沒被質疑過血統的、或是沒目睹過的 真的很幸運 顆顆
※ 引述《n1988771126 (宣\(=W=)Y)》之銘言:
: Hi~ yishiunzan大大 晚上安安:)
: 我是現在進行式的社工 Dm
: 一樣先說結論好了~
: 1. 過去沒有辦法改變了 那現在可以做什麼?
: 2. 改變從自己開始
: 3. 不管那個人特質如何 畢業就代表著學校
: 4. "血統"真的不好嗎?為了自己的學校做了什麼?
: 5.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XD
: ※ 引述《yishiunzan (Eli_Laki)》之銘言:
: : 沒聽過「血統」說的 我不知道是太年輕還是怎樣
: : 反正不管聽過與否
: : 只要是曾說過「哪個學校的怎會教成這樣子?」
: : 或是心裡有在擔心某些學校畢業的以後工作要怎麼辦的
: : 心中就是有個血統派別之分
: 就我用目前在社工小圈圈裡
: 打滾的才快四年的短短經驗
: 分享我的看見
: 其實年輕人 還真的不太看 血統這塊
: 可能是因為太忙(?)
: 比較多是任務取向 或是焦點解決取向
: 1.現在急迫的問題是什麼(主管交辦(咦))
: 2.趕快試試新方法,方法無效就趕快換
: 3.問題的多元 之類之類的
年輕人不看血統 不代表人資、主管或機構本身不重視
學術界、實務界皆然
以我自己的經驗 剛出去工作的時候
講自己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就很明顯看到別人眼神不一樣
這還不是我自己的經歷而已
: : 這麼說好了 拉幫結派、分門別類本來就是人之常情
: : 就像是出外工作交流總會或多或少問一下同事哪裡畢業的
: : 通常也就是想打好關係、拉近距離
: 其實會覺得 當畢業之後 的行為舉止
: 不管怎麼 的確 就是代表著自己畢業的學校
: 而回到社會上人際的互動
: 就像高中職 升大專院校一樣
: 有時 會有什麼制服日 回味一下從前
: 但更多 還是在於現在進行式
我學士和碩士念了兩間不同的學校 那我要代表哪一間?
現在進行式 就是有很多人被血統的偏見困擾
現在進行式 就是很多「資格」不符的資深社工員被排除
: : 但回歸到台灣社會工作建制化的歷程
: : 本來就不單只是想友好問一下對方哪個學校的
: : 而是透過不斷的分化、切割和排除
: : 來決定誰才是「有資格」的社工
: : 從最早期被鄙棄的神學院社工
: : 到學分班社工 乃至於科大社工或公私立之分
: : 哪個不是高教體系想方設法
: : 以鞏固「專業品質」之名 行「排除異己」之實
: : 更別說光高教體系內
: : 誰是正老牌社工、誰名稱冠上其他不是純社會工作學系等旁門的區別
: :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一直在那吵來吵去
: : 吵完之後? 第一線還是在做第一線
: : 好社工、好同事依舊是看個人而不光是學校訓練
: : 可是這結構改變了什麼?
: : 而這過程裡
: : 卻有多少出身和主流體系不同的社工同伴們
: : 需要先歷經一番自我或他人質疑之後才能穩固自己的專業自信
: 這段會覺得很特別 https://goo.gl/hSHxcU
: 來篇文章 日子是不停累積的
: 今天社工師放榜 錄取了
: 那這位社工 會忽然很不同嗎?
: 知識量 工作技巧 擅長的同理傾聽陪伴
: 應該還是沒差
: 而現在的年輕人(當然可能是小弟我過度推論)
: 也不太管 哪個學校出來的
: 能做的就是好好的不當個雷同事
: 然後將交流好用的方法 等等
: (當然對方會不會用 還是看對方)
: 反而會覺得 在社工這條路上
: 每個時期都會去反思自己的專業品質
: 我這樣做對於家庭/案主真的有幫助嗎?
: 還是再浪費彼此的時間
: 每個時期看 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存在
: 壓力 從以前到現在 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 當今天 發現了有這樣的狀況
: 那有回過頭跟學校討論嗎?
: 還是一直說著社會的不友善?
: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不友善的
: 而當今天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不肯定自己的付出專業是有效的
: 那這之間 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做的?
: 現在社會從跨專業 到 講協槓
: 每個人都有多重的身份
: 並互相的支援著
: 那回到今天看到了問題
: 那有試著去處理嗎?
: 跟學校以前的老師反應
: 試著可以再課程中多加入一點
: 用著臉書或是其他網路平台
: 成為一個新的”血統”
小弟不才 受限於物理限制
所以只有在網路上有個小blog 平時分享所見所學所想
或是在網路上和各位打打嘴砲
個人不太愛以學校血統做什麼前提
歡迎大家交流交流
還好幾次系上老師在媒體上口無遮攔
個人有向系上反應 但結果也是哈哈哈
只是不太清楚為什麼要問我做了什麼?
需要我交代或證明什麼
才能歸因我的看見只是個人經歷 看看就好嗎?
: 這邊會想問大大
: 有做了什麼嗎?
: 或是持續做什麼嗎?
我覺得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
就是不會輕易說出 「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這種話
從認知行為模式來看
壓力的影響(impact)確實和自我的想法與解讀有關
所以學習做出正向的行為選擇
能夠有效改善心理狀態
但是就社會互動論而言
壓力源越多 個人會深陷壓力危機的可能性就增高
所以必須改善個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模式
而創傷經驗理論
更看重的是壓力導致的創傷經驗 如何影響個人
以及要如何再次讓個人回復到有權有能的狀態
更別說反壓迫派
直接就會認定人所感知到的壓迫與壓力
必然與結構出現的權力角色不對等有關
即使只是旁觀者
最重要的第一步
就是承認有人就是因著制度和結構承受著壓力
可是 這幾個討論串下來
我就只看到
「嘻嘻~~ 過去都過去囉」
「大家加油,明天會更好」
「只要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看到不公平,那有跟裁判抗議嗎?」
但大部分人真的已經了解受整個議題影響的群體
他們的生命和專業心路歷程了嗎?
而這些歷程又是呈現著怎樣高度的相似性?
: : 再者 如果討論到後來都回歸到個人的特質和努力
: : 國立一樣會有很混的教授 私立一樣有很認真的教授
: : 怎麼就沒人會去個別化國立或私立的師資
: : 就算是私立資源較少的系所招聘的師資
: : 很多也是師出名門不是嗎?
: : 一個喜歡釣魚的 無意之間釣出的回應 不正反映出「血統」說的弔詭
: 沒錯沒錯,也同樣的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
: 所以會覺得本來就不可能平等,這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狀態,要擾動呈現穩定
: 這不就是讓學校變成罐頭工廠嗎?
: 然後每家工廠也不一樣
: 還要每家工廠產出一樣
: 這才是兩個弔詭的地方
: : 反映出台灣社工專業發展歷經這麼多年
: : 還無法有一套標準可以作為基本門檻或基本能力的標準
: 基本門檻=社工師考照資格
: 基本能力=痾... 之後要有社工師證照(?)
: 同樣的想反問
: 那如果是依大大的看見
: 這邊要怎麼設定會比較好呢?
可以改變考試方式 或是改成登記制
以現行社工師證照來代表基本能力
要不要問一下李雲裳他的看法?
: : 多數討論還在那裡國立私立什麼
: : 然後真的要講每個學校的特色 還真就沒辦法有什麼具體可以講的
: : 這樣是要談什麼社工多元面向?
: 可以看到靜宜、東華、中正、南華、中國醫、高醫...等等
: 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發展阿... 不太會講不出來
: 兒少、原民、老人、生死、醫務等等
: 而這些本來就不可能心急 點個鍵
: 所有的角色(連之前畢業)都升級了
: 這不是世界帝國阿阿
: : 如果把社會工作依照意識形態或社會位置
: : 例如
: : 新自由主義底下強調個人責任的工作哲學、
: : 反結構壓迫與激進、
: : 團結合作經濟的實作模式、
: : 民族自決的多元實作模式、
: : 政府主導或民間自主的取向、
: : 甚至是最近引進
: : 誤導專業的金融社工等等來做分門別類
: : 我還覺得台灣社工專業還有點有趣又深入的進展
: : 不過看樣子好像不是這樣
: 小弟這邊看不太懂QQ
: 有其他大大可以幫忙說明一下嘛...
: 我一直覺得社工是綜融式的
: 而不能從單一面向看
: 畢竟我們是不同年代的人活在同個時代
: 而每個理論都有他的侷限性...
社會工作的服務模式
是建立在某種特定的價值信念和意識型態之上
如果是新自由主義取向的社會工作者
就會支持脫貧是個人責任 所以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服務內容就會大量聚焦在怎樣提升個人
如果是社區照顧取向的社會工作者
就傾向將貧窮視為社區功能的不健全
會在個人層面之外強化整體社區支援功能
甚至課輔的模式就有很多不同的思維
以照顧功能為主的、以脫貧或階級翻轉為主軸的等等
這和主題沒什麼關就不再多說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