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木瓜

作者: Baines (浪子唐)   2008-04-08 23:38:58
※ 引述《auramoment (靈光智報)》之銘言:
: 逛版逛到這裡,想不到有詩經版~~~
: 轉一下之前寫的,跟詩經有關文章。
: ***
: 中國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不重視飲食的,例如論語裡有提到
: ,「民無信不立,去食」,以及孟子曾說過:「君子遠刨廚」。
: 即便有重視「食」的例子,那也是重視禮法在飲食上的表現,例
: 如在《論語‧鄉黨》中提到:「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
: 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
: 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 但那是古代君子、士大夫為了強調人之異於禽獸者之差異,在於禮
: 與信、力與命,因此要貶抑食物的地位,若我們以文化人類學的角度
: 來看,食物,在歷史的進程中,是有其象徵意義的。
: 有耳莫洗穎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 君不見?
: 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 李白的《行路難‧三》,開頭便道出了:「有耳莫洗穎川水,有
: 口莫食首陽蕨。」關於「首陽蕨」的典故是這樣的,商朝末年,有賢
: 人伯夷與叔齊兩人,因勸誡紂王無公,因此歸隱鄉里,日後,周王趁
: 紂王東征時,趁亂挺進商朝首都‧朝歌,逼得紂王自焚而死。
: 而周王耳聞伯夷、叔齊兩人俱為賢者,為欲安定商朝遺民之心,
: 便請兩名賢者出仕,但賢者對周王的行為極其不齒,稱周王趁紂王東
: 征之時偷襲朝歌,是為不仁,以下亂上,毀廟滅國,是為不義。
: 因此伯夷、叔齊兩賢者表示,絕對不會接受不仁不義的周王召喚
: ,非但如此,連吃在周朝統治下的米,都覺得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恥辱
: ,因此避走首陽山上,以採蕨、飲露水為生,待蕨類已盡、露水已乾
: ,便自絕食而死。
: 太史公著史記,在列傳篇裡,以伯夷、叔齊列傳做始,意為表彰
: 其「義不食周粟」的風骨。但詩仙李白不做此想,他認為,伯夷、叔
: 齊的作法是自找麻煩、自尋死路,所以他才留下這首名篇《行路難》
: ,並以穎川水、首陽蕨作為起對。
: 無論是順著太史公的看法,亦或是詩仙的看法,總之,在中國文
: 化裡,「首陽蕨」已經成為一種象徵符號,代表的是一種氣節,或者
: 是愚蠢,而不再只是首陽山上的蕨類,這種具體的食物。
: 再來,我們來看看《詩經》,《詩經‧衛風‧木瓜》。
: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木瓜〉是衛風最後一首詩,是典型的民歌手法,藉著對唱,講述
: 著未婚男女透過交換信物,以傳達愛情之意,並唱出想要生生世世,
: 不離不棄的心願。
: 在詩中,「投」與「報」是最醒目的字眼。我們知道,在中國文
: 化圈裡,強調「回報」的禮俗,因此有諸多成語來表達這種文化,例
: 如:飲水思源、吃人一口,報人一斗、禮尚往來……等等。
: 為求行文方便,我們先假設故事中女主角叫做小美,男主角叫小
: 明好了。小美愛慕小明很久了,找到機會,就送了水果給小明,這不
: 過是木瓜、桃李等尋常可見的水果罷了,並非是葡萄、荔枝、胡瓜、
: 哈密瓜等異域珍饈。
: 這種中原諸國隨處可見的水果,原本也不甚珍貴,但因為是所愛
: 者所贈送之物,所以,平常的水果,也無法等閒視之,深怕一吃了,
: 那種愛的深意、愛的象徵也隨之消失。是的,小明也是愛著小美的。
: 古時君子出門會配戴美玉,行路時以雙玉撞擊,鏗鏘有節之聲,
: 象徵自己德行的美好,詩中所述的瓊、琚;瓊、瑤;瓊、玖等,都是
: 成對的美玉。那是君子身份、社會地位的象徵,不止,那更是德行、
: 身而為士的表率。
: 就世俗的眼光來說,或以社會學的術語,「交換價值」來說,隨
: 處可見的水果與象徵社會地位的美玉,絕對是不等價的交換,但,因
: 為這是所愛之人的餽贈,所以,一切也就值得了。
: 當親手把美玉交到小美手上時,為了怕她以為是要求什麼回報,
: 因此,更迫不及待地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這不是禮俗,而是希望能永遠與你在一起,生與死,都不再分離。
: 生當同居,死亦同穴。
: 匪報也,
: 永以為好也。
有幾點問題
「民無信不立,去食」
指的是 食物對人民而言是這麼重要 而信用更重要
並非不重視飲食
「君子遠刨廚」
亦不當作不重視飲食解
從禮法角度去探討吃的方面
重點當然在『禮』
引此作論據而下評斷說『不重視吃』 似乎少慮了
不妨注意禮記某些篇章段落
也是對食物的精緻 十分講究
所謂士大夫『貶抑食物的地位』
也不妨提出明確的證據
如蘇東坡 如袁玫 可曾貶抑食物?
李白這首詩意思是:
『這些人名留青史又如何?還不是都作了古!
不如我現在來喝一杯酒!』
講的是反語 故作曠達
並不是認為伯夷 叔齊的作法是自找麻煩 自尋死路
如果把吃不飽會餓死的蕨看作『具體的食物』
那討論水不是意涵更豐富?
詩經中的木瓜與閣下所謂『常見水果』或有出入
詳見《詩經植物圖鑑》
或可查查字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或者在網路多查詢 也不至於謬誤如此
http://blog.yam.com/roy9999/article/3572292
從『不重視飲食』
到討論美玉和德行
到『生與死都不再分離』
這篇文章的脈絡到底在?
從閣下的文采和簽名檔參照來看
和閣下討論文學 以應付考試
恐怕是難免乎 難免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