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bbchu (Annie)
2019-04-22 04:19:09(半夜也要追完的概念)
「我們與惡的距離」真的是好劇本、好演員、好導演、好配樂、好議題、好行銷,各方面都好的零負評台劇。之前曾有聽過一個未收看的理由是:「它要講的事情我都懂,給那些需要看的人就好。」但是這其實並非一種道德勸說、針對特定族群、情緒渲染的劇。像是宣傳講的:「這是對台灣社會的一個集體心理諮商。」這是我較能認同的本劇定義。
劇中從隨機殺人犯、犯案者家屬、被害者家屬、法扶律師、新聞從業者、思覺失調患者、精神科醫師與社工師這幾個角色去討論台灣的社會現況,更不只的是還深度刻畫了這些家庭背後,我們所看不見的困境。在言論自由的台灣,言論可以成為工具,卻也能成為一把利刃。在批評之前,我們是否可以加上一點同理心,了解背後的脈絡呢?也許或多或少我們也不自覺的用了偏見去定義某一種人。
但編劇要做的並不是要「勸善,勸好話」而已。她的集體諮商是,當你遇到了_你可以怎麼做,當他遇到了_你可以怎麼幫助他,還有避免成為任何一種傷害形式的加害者。而社會系四年找脈絡、思考社會結構的訓練下,我們習慣將問題從點線面延伸,但也因為知道問題不簡單,所以我總是很難去選擇立場,去提出解方。可是這部劇,卻可以讓我們去學習同理、去思考「如果那是你,你會怎麼選擇?我們可以怎麼面對?」然而,編劇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充滿力量去努力的結局。我非常感動的是劇末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風波之後,進行了一個「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的對話空
間」,也許隨機殺人是全社會都沒辦法撫平的傷痛,但是發洩了、理解了,也許能少一點恨,放掉一點執著、繼續努力生活。
所以,編劇給了所有人不只一樣回家功課。不管是媒體自律、夫妻溝通、兒女教養、病患同理、法令程序等等…(還提供了渣男Sample),好希望台灣每個人都看過這部劇,能夠多聽聽別人的聲音、省思自己。
Btw,真的很想說不要再講台劇很難看了,是因為你只看八點檔跟偶像劇,台灣的劇本跟對社會的細膩觀察,一直(我爸)都很厲害好嗎?拍新類型片也很努力好嗎?不要再說陸劇怎樣、韓劇怎樣、美劇怎樣,你要不要自己拿台劇的預算拍拍看?本劇在美國IMDb達9.5分,中國大陸豆瓣平台則獲得9.4高分,同胞可是羨慕死我們能拍這種社會寫實劇呢(https://udn.com/news/story/7332/375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