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1VQJxZkV ]
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谷歌、FB前工程師揭:毒品和軟體業有1個共通點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683
文・希米露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2020)是部讓人看了會頭皮發麻的紀錄
片,它道出了社群媒體的10點殘酷現實:
1. 影響凡人生活的巨大體系必定有害。
2. 在社交媒體的世界,文化的意義變成操弄;我們把欺瞞滲入所有行為的核心。
3. 如果你沒花錢買商品,你就是商品。
4. 我們都是商品,我們的注意力就是販售給廣告商的商品。
5. 社交媒體不是等著你來用的工具;媒體都有目的,而且都有自成一格的機制以達成那
個目的。
6. 科技只要夠先進,就會跟魔術一模一樣。
7. 社交媒體愈挖愈深,要深入孩子們的腦幹,要佔據孩子的自我價值與認知。
8. 社交媒體就是毒品。
9.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會把客戶稱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10. 這是新形態的市場,這個市場以前並不存在,這個市場只以人類期貨當成交易內容。
我們都聽過「免費的最貴」,概念是「以為無須花錢,實則付出更多」,但我們多半是以
玩笑的心態面對;從未真實理解在免費的系統下,到底必須付出哪些犧牲或受到什麼傷害
。
因為無知,我們面對方便的免費軟體,毫無戒心,甚至盲目信賴。
但是,透過多位曾在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的創辦者、領導
者和工程師,《智能社會》鉅細靡遺分析使用免費軟體背後的隱憂與危機,也層層撥開免
費軟體公司的陰謀與目的。
想像一個畫面:在一個巨型的空箱裡,以透明壓克力隔出一條一條宛若迷宮的走道,許多
小老鼠開心地在巨型空箱中奔跑,沿著透明壓克力走道四處搜尋美味食物。
所有老鼠能看見彼此,以為彼此沒有界線,也以為食物都是以自己的嗅覺找到;殊不知,
所有老鼠早已被壓克力隔板區隔,食物並非自找,而是受到隔板的引導。
小老鼠們樂滋滋地認為,自己生活在充滿自由的民主國度;事實上,牠們只是一群盲目無
知、且被人類所操縱的傻瓜傀儡。
這種荒謬的假自由情景,就是我們目前身處免費軟體世界時,重度依賴又十足信任的可笑
窘境。
我們自以為是自主自由的使用者,搜尋到的內容都是客觀的資訊,閱讀到的友人消息也都
是隨機排列。殊不知,Google 搜尋結果列出的每條訊息,都是精算過的設計;在臉書上
閱讀到的每則文章,也都是刻意的算計。
在免費的世界,沒有客觀與隨機,所有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資訊,都是主觀的設計與操控。
所有遊蕩於網路世界的我們,都是巨型空箱中的白老鼠,自以為正在自由地選擇,事實上
卻都漫遊在不著痕跡的迷宮走道。
臉書、IG、Google 等等免費軟體,從未把使用者當成客戶,他們的客戶是企業;這些
免費軟體的服務對象,是出錢買廣告的金主,從來都不是信仰自由的網路小白鼠。
於是,這個荒謬的場景會是:這些科技巨頭與商家企業,都是站在巨箱外面的觀察者,隨
時觀察老鼠行為、調整誘餌、也更改路徑。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小老鼠以為牠們需要
這個或那個,讓老鼠們以為自己的行為都是始於自由意志的理性活動,最後願意按下付款
按鍵,並且刷卡結帳。
企業賺錢,巨頭就賺錢,而我們全部都是資本主義網絡下,受到操控的無知綿羊。
或者你會想說:「怎麼可能,我們才沒有被買走,每項行為真的都是始於自己的需求與喜
好!」
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相當正常。20世紀之前,能夠交易的「商品」大多是實體可見的物體
;20世紀後我們已經習慣,無形服務也能當成交易的商品。但是在21世紀,交易的商品已
深入思想與意識,也就是人類腦中的一切。
這意思是說,我們都曾經聽聞「個資被賣」,卻始終不完全明白它的真實意義。
所謂販售個資,並非他人想獲得我們的電話號碼,以便打電話來詢問貸款;或需要我們的
地址,方便丟個廣告宣傳單到我們的信箱。個資被賣或被盜,有更嚴重的後果,遠勝於失
去我們的電話、地址、或身分號碼。
科技巨頭積極熱衷地收集我們的個資,而且還鼓勵我們分享個人的喜好與行蹤;因為他們
想獲得的資訊,不僅是文字與數字,而在於每個人的意識活動層面。
個資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一個人的性格人品、思想意志、選擇方向等等。一切所有我們大
腦內部的活動,都是科技巨頭想獲得的資訊。獲得這些訊息之後,通過一連串數據化的計
算與換算,便能達到符合企業的需求,進入商業的運用。
當腦內的一切活動(也就是個人資訊),通通在網路上透明化,那些我們使用的免費軟體
,就能隨時將我們的活動與選擇(也就是我們私以為的自由意志),偷偷導向企業已經收
買好的路徑(也就是在小白鼠巨箱中由透明壓克力板規劃好的路線)。
如此,所有網路使用者,幾乎都是網路巨頭與企業商家的甕中之鱉。
《智能社會》想告訴觀眾的是,免費使用肯定是場不公平的交易,使用者、軟體公司與企
業三方,完全是站在不對等互惠的關係。使用者是全然盲目、且被操控的弱勢,任由軟體
巨頭與企業雙方壟斷、操弄與剝削。
甚至,巨頭與企業還能掌控政治風向與影響選舉結果,以此收買候選人。
換句話說,當軟體巨頭在完全掌控使用者個資,並且沒有任何法律管理的情況下,幾乎是
為所欲為地任意擺佈群眾,成為「隱形地下政府」——此時,自主、自由、獨立都只是幻
象;實像是,我們已逃不出網路巨頭的五指山與企業的手掌心。
悲傷的是,在電視普及的時代,法律可以制定廣告原則,限制兒童節目時間的廣告內容;
但在網路時代,科技進步的速度,宛如光速般地超越法律能夠限制的範圍,當代兒童完全
暴露在不受保護與限制的廣告內容之外,與美醜、膚色、身分、或垃圾食物等等相關廣告
,都能肆無忌憚地充斥在兒童所能觸及的網絡之中。
再不訂定法律管理網路、限制軟體,21世紀的兒童們將會從很小的年紀、自大腦的深處,
徹底地被資本主義惡意掠奪,成為軟體公司的俎上肉。
明知犬吠火車,這些曾經待在軟體公司的覺醒者還是帶著希望,製作《智能社會》以喚醒
眾人:期待終有一日,人類能蚍蜉撼樹,讓勢不可擋的網路資本霸權,受到法律的束縛與
眾人的制約——如此,才能福利人類,維持和平。
作者:
moboo (我是陳米布)
2020-09-22 08:21:00寫到這樣,別人提供的服務改月費訂閱,你要嗎?
作者:
odddriver (odddriver)
2020-09-22 08:39:00我就白鼠
作者:
Csongs (西歌)
2020-09-22 08:42:00收費了 還是一樣吧?
作者:
TBBT1 (TBBT)
2020-09-22 09:03:00事實如此沒錯 但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的
作者: gg123sf (Pan) 2020-09-22 09:18:00
毒品如果沒有副作用的話本來就會是最佳解 人生不就是用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快樂 不然一堆娛樂活動意義在哪
作者:
song6 (第六首)
2020-09-22 09:22:00推
作者:
tmwolf (魯神)
2020-09-22 09:29:00這是常識吧?
作者:
GGFACE (ggface)
2020-09-22 09:34:00還以為大家都知道 居然可以寫成書...
作者: slimfat0202 (slimfat0202) 2020-09-22 09:37:00
可是我都把臉書當craglist在用耶,我做功課研究那些產品只是想diy不是想買,所以投射廣告幾乎沒用,以為自主的白老鼠?
作者:
GGFACE (ggface)
2020-09-22 09:40:00樓上你就是無效的分母之一而已 還是可以賣錢的
作者: bkj123 (BBBen) 2020-09-22 09:42:00
買這本書是不是也算被操弄?
作者:
Eric0605 (我還有點餓)
2020-09-22 09:46:00還好我都用ptt
作者:
alex01 (愛 立刻 濕)
2020-09-22 10:18:00反正一堆笨蛋根本看不懂,也不會想看
作者:
rudyvv (小葉)
2020-09-22 10:49:00apple取消idfa美其名提高使用者隱私,實則害死一堆數位廣告業界中下游的中小企業,說實在身為使用者之一我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識別子被拿下用,因為換一台新手機就又不一樣啦,除非續用同一個apple id啊
作者:
cka 2020-09-22 10:54:00問題是每個人都使用同一組Apple id啊 誰會換一台手機換一次id內文就說是紀錄片了 怎麼會有人看成是書
作者: paxetin (SiuJ凱) 2020-09-22 11:46:00
看標題以為是Tech lead
作者: rereterry (rereterry) 2020-09-22 12:07:00
核心還是在法律追不上科技的速度,而且法律人懂科技的太少,甚至可以說,連專門培育的管道都沒有
作者: YAUN 2020-09-22 12:16:00
滿智障的小白鼠陰謀論
作者:
bla (暱稱一共要八個字)
2020-09-22 12:21:00網飛的紀錄片
作者:
notsmall (NotSmall)
2020-09-22 12:40:00我們的未來不是歐威爾的1984 而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作者:
Spatial (只能像一朵向日葵)
2020-09-22 12:49:00話語霸權!
作者: peter105096 (昇) 2020-09-22 13:09:00
好險還有ptt
所以不用 GOOGLE 改用 DUCKDUCKGO所有軟體改成自由開源軟體
作者:
wolid (wolid)
2020-09-22 13:17:00思想被網路控制?還是網路被思想控制?
我還希望Google能監測到我已經買過某東西了別再投廣告甚至假如是買消耗品,希望Google能預測我快用完了而投廣告提醒我可以買了
我已經不在社交網絡上放上自己的動態跟照片了,將來我也要訓誡自己小孩在使用上的各種風險。
作者:
F0r (ㄈㄓ小四)
2020-09-22 15:48:00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是好事啊 就跟告訴你吸菸有害一樣
作者:
Csir (張胖胖)
2020-09-22 16:36:00該革命打倒一切科技回歸農業社會了
作者:
CoNsTaR ((const *))
2020-09-22 18:04:00啊不然不爽不要用,看看你“損失”會不會比較小
作者: Kazimir (Kazimir) 2020-09-22 18:42:00
公三小 ㄏㄏ 這算不算另一種大頭症 幻想深懷利器的中二病和傳統媒體不同的地方是 社群媒體給你的消息都馬自己選的
作者: uncleben006 (uncleben006) 2020-09-22 19:44:00
ptt也各種被操弄好嗎
作者:
x61s (x61series)
2020-09-22 20:38:00媽~ 我阿榮啦
以前人類的認知通常還只有一個村莊那麼大勒別抱怨東抱怨西了 問題是出在你有沒有用腦思考
作者: tbbyan (和自己賽跑的人) 2020-09-23 09:45:00
認同
作者:
wcre (錡)
2020-09-23 11:26:00賣我的注意力換來免費的軟體服務,還是比自己出錢買東西來注意划算一點啦
作者:
kingofsdtw (ä¸èƒ½é–’下來!!)
2020-09-23 12:03:00ptt成癮怎辦?
作者:
holmes006 (zerglooky)
2020-09-27 08:51:00樓上就一堆以為自己fb ig yt出現的影片都是自己選的人啊,你看這網路洗腦是不是很成功傳統媒體就沒辦法針對個人喜好投入相關議題去帶風向就連duckdcukgo 都被爆出會紀錄使用者瀏覽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