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08:30
連台積電都喊缺工 昔日熱門資訊工程科系11年來竟銳減5萬學生
我國資訊、工程領域大學生10年來減少5萬人,尤其工程領域更從22萬人榮景跌至18萬。
面對時代趨勢,向來被視為唸起來「很硬」的理工科,願意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少。另一方
面,面對人工智慧、5G技術迎面而來的科技化浪潮,就連用軟體都能玩音樂的時代,資訊
領域碩士生雖然逆勢微幅增長,但相關人才依舊供不應求,人力銀行主管便指出,徵才對
企業來說,會是2021年最嚴峻的挑戰。
在少子女化的浪潮下,我國學生人數減少是必然現象,從97到108學年以來,全台大專校
院人數減少逾10萬人。不過面對衝擊,受傷最深者卻是科技類科系,就連過去一向被視作
熱門的資訊、理工領域科系也不例外;在學士班含四技部分,資訊領域學生數從7萬5000
人,減少至6萬3000人,工程領域更從22萬1000人減少至18萬3000人,2者合計減少達5萬
人。
理工類學生人數減少的另一頭,藝術、餐旅類科系則呈現增長。儘管近年已逐漸下降,但
觀光、餐旅類科系於108學年度學生人數仍有10萬9530人,相較97學年的6萬7841人,增長
超過4萬人;影視、表演、設計等藝術科系學生人數,也從5萬3440人增加為8萬4707人。
「以學士班來講,工程類課程確實比較『硬』,不是前段班的學生唸起來會比較辛苦。」
中央大學教務長王文俊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選擇科系時會偏向比較輕鬆的,尤其
後段學校的學生,更不會選工程類就讀。
近年來教育部也早有注意,為避免系所過度傾斜,不僅下令各校不得再新設餐旅、表藝相
關科系,更對工業科系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註冊率不列入增減招生名額計算、要求學校招
生名額不得低於前1學年,就連系所申請停招,停招後的名額也僅能留給工業類,不能給
其他系所招生使用,不過多項行動成效看在學界、業界眼裡仍是擔憂。
工程領域包含電機、化工、環工、土木等系所,儘管在前段國立大學裡仍是熱門選擇,但
放諸全國境遇卻大不相同。教育部日前公布109學年度大專院校註冊率,其中學士班註冊
率未達6成「及格線」者,共有464個校系,工程領域就占111個,是所有領域數量之最。
而在111個科系中,私立技專校院便高達103個。其實,我國高中生人數已正式超過高職生
,而在高職生如今也要拚升學的情況下,不少科大為吸引學生,增設與一般大學相似科系
,卻失去技職特色、被批淪為一般大學的「二軍」,少子女化衝擊下,私立技職因而受傷
最重。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表示,如今不少高職生也會考學測讀一般大學,本來一般大學跟
技職是2條平行的軌道,現在卻已經黃金交叉,但產業生存還是需要技職人才,教育部應
該對此適時規劃,在升學上也加強跟老師、家長的溝通。
「年輕人喜歡唸好玩、不用太辛苦的科系」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鍾文雄指出,相較之下,理工科唸起來確實「太硬」,他去大學演
講時也發現,即便去年受疫情衝擊,觀光產業受傷嚴重,不過相關科系、研究所報名狀況
還是持續成長,他認為年輕人喜歡唸好玩、不用太辛苦的科系,即便就業展望不好也沒關
係,所以導致招生不降反升。
而在資訊領域,行政院則為在2030年達到培育8萬3000名資通訊人才的目標,規劃從109學
年度起,以外加名額方式,每年增加資訊系所招生名額10%,開放各校申請後,109學年大
學部分便增加825個資通訊名額,其中國立大學達462個,110學年度更擴大為半導體、AI
、機械領域系所,名額增加為1525個。
但透過額外方式增加招生額度,卻也浮現隱憂。王文俊便指出,頂大名額一旦增加,會有
更多學生往頂大擠,像中央大學可能本來程度前30%的學生,就會被台成清交吸走,而中
央的外加名額,又會再吸到下面學校的學生,最後後段學校就會招不到人;廖彥博指出,
少子化下學生就讀意願又降低,再讓國立大學增加外加名額的話,底下學校就會受到很大
波及。
學士部分令人擔憂,在碩博士班部分,更呈現驚人變化。工程領域學生數從97到108學年
僅餘6成5,碩士生降為8成8;資訊領域博士班只剩6成,是有博士班科系減幅最嚴重者,
不過在碩士班部分卻逆勢增長,增加約6%。
唐彥博認為,博士班較多是研究取向,取得學位要花上3到5年,社會上研究或教書的需求
確實沒那麼多,會讓人認為投資報酬率太低,目前碩士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很多人認為
直接工作3到5年的業界經驗,會比念博士班更值得。
「博士班獎學金再多,也無法比科學園區高」
儘管目前科技部、教育部乃至各校對於博士班都祭出各項獎學金,但王文俊認為效果依然
不彰,「因為業界薪水實在太好,博士班獎學金再多,也無法比去科學園區上班高」,產
業大多的需求也是碩士學歷,不用到博士。
產業界需求確實火熱,如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日前便傳出今年將招募8000人;鍾文
雄也表示,今年徵才確實火熱,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全球,不少電子產品供應鏈都轉
到台灣,台商回流也讓工業土地交易突破歷史紀錄,中科、南科等園區的發展,則帶動周
邊住宅建案及餐飲、賣場進駐,目前外籍勞工又難以入境下,光是今年1月104上就有70萬
6000筆職缺,是史上第2高,其中軟體、半導體跟電子資訊產業就占14萬2000。
鍾文雄表示,未來不管人工智慧、5G、電子商務或無人車都需要資訊人才,而工程方面,
相較之下土木、化工、環工等傳統工程領域都能透過智能製造、資訊系統來輔助,電腦已
經可以取代過去許多傳統技術,也造成碩博班人數如此變化。鍾文雄談到,目前國內產學
銜接走向「M型化」模式,碩士畢業生大多擔任上游的研發人員,台成清交碩士都在聯發
科、台積電的研發單位,但是基層工程師、製程人員都是由虎尾、明新科大等校的畢業生
擔任,資訊碩士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在這個領域占有高附加值的職缺。
立法委員高虹安則指出,她在美國唸機械工程時,美國的博士班學生也在減少,即便有碩
博合一、能唸完學士就能直攻博士的管道, 大家也傾向去業界工作。
不只半導體、資訊業界搶人,就連政府也鬧人力荒,根據行政院資安處統計,截至去年6
月底,公務機關資安人力缺額推估高達1024人。
「連政府人力都急需補強,業界就更不用說了。」高虹安表示,本來只有科技、半導體產
業需要資訊人才,但如今各行各業都需要數位轉型,不論是資訊管理、數據分析,或提供
網路服務都有很大缺口,而學界也因應業界需求廣開AI、資訊相關系所,就連東吳大學這
樣的老牌文法商學校,近年也開設巨量資料學院。高虹安談到,學生轉換軌道也是讓資訊
碩士生增加的可能原因,現在確實很多人在大學念文科或商科,但研究所改唸AI、數據,
甚至有音樂系去資工所的案例,現在就連做音樂,都不是大家以前想像的方式,是可以透
過數位軟體來製作,「因為現在強調跨域能力,一定是有本科所學,再用資訊能力來協助
。」
即便碩士班出現資訊熱,但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培育速度仍顯緩慢。鍾文雄表示,英國
牛津經濟學公司(Oxford Economics)研究曾指出,2021年全世界徵才最困難的地方會是
台灣,「現在人才確實是供不應求」,受少子化跟人口老化、外流影響,儘管疫情讓不少
原來在中國的人回來求職,但總體並沒有增加太多,今年人才招募會是各企業最嚴峻的課
題。
唐彥博呼籲,政府確實需要思考未來如何括攬才、留才,而政策方面也應大力改變,國立
大學應該去拚競爭型人才,在碩博士班不要再用外加名額搶學生,這對老師教學也會造成
負擔,應該讓他們好好培養碩博士打國際盃,讓應用型的科技大學則能培養產業界第一線
或中階人才。
https://www.storm.mg/article/344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