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網路開始「閃爍(Blink)」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2013-04-09 11:30:01
原文網址:http://blog.oio.de/2013/04/05/
the-web-starts-to-blink-chrome-drops-webkit-
as-its-rendering-engine-announces-blink/
譯文網址:http://blog.dontcareabout.us/2013/04/blink.html
副標題:Chrome 捨棄 WebKit,改用 Blink 作為 rendering engine。
BBS 版使用 markdown 語法撰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 [WebKit 可能變成新一代 IE6]
(在[偉大的 browser 戰爭]前,
大多數網頁開發人員只為了相容 IE6 所作的最佳化與測試)
的說法逐漸成型。
[WebKit 可能變成新一代 IE6]: http://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
2012/11/microsoft-begs-web-devs-not-to-make-webkit-the-new-ie6/
[偉大的 browser 戰爭]: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owser_wars
事實是,這些問題不會成真,
直到世界上最常使用的 browser([StatCounter 2013 年 3 月數據])
[Google Chrome] 不採用 [WebKit] 作為 rendering engine。
實際上 Google 是 fork WebKit、捨棄主要是 Apple 主導的共用 codebase。
新的 rendering engine 會取名為 [Blink]。
[StatCounter 2013 年 3 月數據]: http://gs.statcounter.com/
#browser-ww-monthly-201203-201303
[Google Chrome]: http://www.google.com/chrome/
[WebKit]: http://www.webkit.org/
[Blink]: http://www.chromium.org/blink
據 Google 所述,跟其他 browser 共用 codebase 減慢了開發速度、
也阻礙了創新。
> 現在這個時間點,如果不需要為不同架構共用相同的 codebase,
> 我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發展的更快。
> —— Linus Upson(Google VP Engineering)
Opera [最近才宣佈轉換成 WebKit],
將會轉換到 [Blink][hello blink] 上。
Opera 的開發人員會對 Blink 做出實質貢獻。
看起來他們跟 Google 組成策略聯盟了。
[最近才宣佈轉換成 WebKit]: http://blog.oio.de/2013/02/15/
opera-is-switching-to-webkit/
[hello blink]: http://www.brucelawson.co.uk/2013/hello-blink/
任務內容與可能的改進方向
========================
Google 想要把 Blink 的 rendering engine 架構徹底改變。
計畫中的改變包括:
* [不再有供應商 prefix],實驗性的功能改用 browser 的設定。
[Firefox] 已經這樣子運作相當長一段時間。
* 加快 rendering 效能,就像 Google 在 [V8] 上改善 JavaScript 執行速度一樣。
* iFrame 不用 process 處理:將頁面分割到 sandbox process。
* 簡化並加快網路方面的程式碼(某些 Mac 規格阻礙了這方面的改進)。
* 將 DOM 移進 JavaScript 中,可以加快 DOM 操作。
這對現代、會使用大量 DOM 操作的 web application
(例如用 [GWT] 建立的 application)
會是一大進步。
* 在平行處理上善加利用多核心的 CPU。
* [提高 browser 的安全性]:加強 compositor thread 以及
iFrame 的 sandbox 安全性。
* 重構 codebase,捨棄約 450 萬行程式碼。
* 將開發與 roadmap 透明化:參見 [Chromium Feature Dashboard]。
[不再有供應商 prefix]: http://www.chromium.org/blink#vendor-prefixes
[Firefox]: http://lists.w3.org/Archives/Public/public-webapps/
2012OctDec/0731.html
[V8]: https://code.google.com/p/v8/
[GWT]: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toolkit/
[提高 browser 的安全性]: https://plus.google.com/u/0/116560594978217291380/
posts/AeCnq76cAXb
[Chromium Feature Dashboard]: http://www.chromestatus.com/features
為甚麼叫做 Blink?
================
根據 Linus Upson 所說:
> 要嘲諷最糟糕的 HTML tag 設計,所以我們選了 Blink,
> 因為它符合我們愛用命名諷刺的調調。
> 我們把 browser 取名 Chrome 的主要想法是盡量減少邊框。
> (譯註:參見 chrome 的語源 [wiktionary] 與 [wikipedia])
> 我們叫我們的電腦 Pixel 因為我們嘗試讓所有 pixel 消失。
> 現在我們把 rendering engine 取名叫 Blink,
> 因為它不再支援 blink tag。
>
> 許多 web 界的老前輩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會開始科科。
[wiktionary]: http://en.wiktionary.org/wiki/chrome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Google_Chrome
這對 web 的未來的意義是?
=====================
恕我直言,Google 如果不確定如何做到的話,
他們不會承諾可以大幅度改善效能。
所以我們可以期待 Chrome browser 會比競爭對手快。
其他 browser 供應商也會面臨這個挑戰、補強他們的 rendering engine。
所以 browser 的 rendering 速度會普遍提昇。
對於桌機與行動裝置上 Safari 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
Safari 已經使用 WebKit 2 而 Chrome 還在用 WebKit 1。
不過有一部分程式碼是跟 Chrome 共用的,
這表示 HTML5 與 CSS3 的支援度將會減緩。
也許 Apple 會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在 WebKit 上,讓它保持競爭力。
rendering engine 壟斷危機已經沒了。
對開發人員來說,這表示需要測試另一個 rendering engine 的相容性。
不過如果 browser 依照公開的標準與規格開發,
這個問題將不會像過去一樣嚴重。
歡迎 Blink 加入戰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