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霸王崛起
1722年,漢達基王朝稱霸阿富汗、伊朗,幾乎取代了薩非王朝的地位,結果與鄂圖曼帝國
、俄羅斯帝國發生衝突,甚至與鄂圖曼爆發戰爭。
雖然這場戰爭常被稱為1722到1727年鄂波戰爭,真正的激戰從1726年才開打,鄂圖曼宣稱
支持薩非王朝的正統性,揮兵進入伊朗高原,漢達基王朝的當代領袖阿什拉夫˙漢達基也
西進迎戰。
在1726年的克爾曼沙赫戰役中,漢達基軍成功打敗了數量較優的鄂圖曼陸軍,這是因為後
者遭到大量間諜滲透,這些間諜宣揚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的理念(雙方都是伊斯蘭教徒),影
響了鄂圖曼陣營的士氣。
因為在政治外交方面嚴重缺乏經驗,且根基不穩難以追擊,漢達基王朝在隔年與鄂圖曼停
戰,放棄了伊朗西北部的主權,此舉讓薩非王朝得以倖存於鄂圖曼的庇護之下,籌備復國
。
塔赫瑪斯普二世在伊朗西北部與高加索地區轉戰已久,因為遲遲無法擊敗漢達基王朝的部
隊,並且支持者越來越少,他只好投靠豪族卡札爾部落,後者答應要協助他東山再起,但
是即使是卡札爾部落的兵力也遠不如漢達基軍。
(卡札爾部落後來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的卡札爾王朝,1785~1925年)
為了扭轉戰局,薩非流亡政府決定求助當時起兵呼羅珊的納迪爾沙。
阿夫沙爾部落從中世紀開始就是中亞、西亞的一個大族群,出生於1688年的納迪爾沙則是
部落裡的一位年輕人,幼年曾當過奴隸和盜賊,但是他出類拔萃的能力最終讓他成為部落
裡的有力軍閥。
納迪爾沙知道薩非王朝垮台之後,先加入了漢達基王朝在呼羅珊的總督旗下,但是之後起
兵叛亂,招兵買馬,儼然一代梟雄。
他答應了塔赫瑪斯普二世的求助,籌備向漢達基王朝繼續作戰的本錢,並揭露卡札爾部落
族長串通敵人的陰謀,將其處死。
納迪爾沙的稱號很多,有「波斯拿破崙」、「亞歷山大第二」、「亞洲最後的偉大征服者
」…等,成吉思汗、帖木兒是他的偶像。
二十四、借殼上市
1729年,納迪爾沙擊敗了阿卜達里部落,因為阿卜達里部落先前被漢達基部落強行併吞,
多有不滿,大批士兵倒戈。
漢達基王朝對此感到震驚,阿什拉夫˙漢達基親率五萬人前往鎮壓,結果被納迪爾沙以兩
萬五千人兩度擊潰,損失一萬兩千人(納迪爾沙損失三千),主力折損殆盡,被迫撤出伊朗
,回到阿富汗,阿什拉夫被手下刺殺。
漢達基王朝被逐回阿富汗之後勢力大衰,不復為患,但是鄂圖曼和俄羅斯分別佔據了伊朗
西北部的領土,而鄂圖曼為了阻止俄羅斯在中亞坐大,決定直接奪取大布里士,與不願繼
續屈從的薩非王朝開戰,此時是1730年。
納迪爾沙成功的擊退了鄂圖曼的初步進攻,並反奪少許土地,然而阿富汗的阿卜達里部落
此時又反叛,納迪爾沙的弟弟被包圍,他本人不得不親自回師救援,花了十四個月才殲滅
所有叛軍,未能立刻向西亞繼續進軍。
當納迪爾沙正在東邊作戰,塔赫瑪斯普二世試圖樹立自身的權威而帶著親信部隊試圖收復
葉里溫,結果不但沒有成功,還被鄂圖曼奪回納迪爾沙前一年的少許戰果,只勉強維持住
戰線。
塔赫瑪斯普二世於是和鄂圖曼簽署條約,放棄喬治亞、亞美尼亞以換取大布里士,此舉激
怒了納迪爾沙,後者對這個沙阿感到非常失望,並在1732年廢黜塔赫瑪斯普二世,立塔赫
瑪斯普二世的兒子阿拔斯三世為新的沙阿。
阿拔斯三世尚在襁褓之中,攝政的納迪爾沙此後掌握了完全的執政權力,薩非王朝至此已
名存實亡。
納迪爾沙在1733年撕毀條約,和鄂圖曼重新開戰,希望奪取薩非王朝極盛時期擁有的西亞
領土,但是他的軍隊朝巴格達前進時被鄂圖曼大將與前宰相托普歐˙奧斯曼˙帕夏的八萬
大軍、六十門火炮所擊潰,戰況失利。
納迪爾沙並未放棄,他隔年重整軍容,再次攻入伊拉克,托普歐˙奧斯曼˙帕夏這次兵敗
陣亡,並包圍了巴格達、占賈等西亞大城市,此時他手中的主力是十萬大軍─八萬騎兵、
兩萬步兵。
1735年,納迪爾沙再度大破鄂圖曼陸軍,奪下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他持續高漲的聲勢促使
俄羅斯帝國同意與波斯同盟且退回大部分侵占之土地,鄂圖曼政府眼看戰況慘烈、外交挫
敗,只好同意談判。
當鄂圖曼與波斯停戰,俄羅斯又向鄂圖曼開戰,是為第四次俄土戰爭(或稱奧俄土戰爭),
這場戰爭因為奧地利戰況失利、俄軍後勤困難而在四年後結束,奧地利和俄羅斯都只獲得
少許戰果,鄂圖曼則勉強維持強權地位。
與1736年的條約簽署同時,納迪爾沙廢黜阿拔斯三世,自立為沙阿,手下群臣若非效忠於
他,就是畏懼而不敢反對,薩非王朝於是走入歷史。
但是薩非王朝的根基還沒徹底毀滅,而且故事沒說完,所以我還要繼續寫下去。
好像被叫做 "XX拿破崙" 的人不少? 小拿破崙、東方拿破崙、波斯拿破崙...
不過18世紀前半,拿破崙都還沒出生,用來譬喻不會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