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之前問萬曆朝鮮戰爭相關書籍的那位,日前趁誠品特價買入了帝國最後的榮
耀一書,目前仍在讀,不過不定時我會發表一些從書上讀到的相關資訊並作為心得
首先先評價一下這本書,首先這本書的文風非常的"中式",就是典型的中國作家會用的
一些口語和接近武俠小說敘事模式一般的文筆,這讓我一開始讀的時候不太習慣,我個人
是不太能接受這類文筆風格的,而且我在看史料時寧願看史料硬梆梆的直述式描述也不太
願意看這種接近小說的文法,不過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寫的觀點還不錯
雖然作者的觀點是以中方大明朝鮮角度去敘事,但書中仍舊有大量探討日方的章節,而且
這本書對於壬辰戰爭的前因後果也算是有用心研究的,算是還蠻推薦的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推翻了不少傳統史料的既定印象,包含萬曆在內許多人都獲得了有別於
其他史書的評價,算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以下正題開始
簡單介紹一下本書所描述戰爭,明萬曆朝鮮戰爭
這場戰事是由日本剛完成天下一統的戰國大名豐臣秀吉所策畫主導,一場長達七年的朝鮮
入侵戰爭,實際上朝鮮戰爭打了兩次,整個戰役從1592至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
六年,第一次為1592-93年後雙方和談,未果,1597戰事再開,直到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
戰事才告終結
戰事之初日軍勢如破竹一路殺到平壤甚至幾乎要攻入大明遼東,不過隨著明朝參戰和朝鮮
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李舜臣的海戰節節勝利,逐步的扭轉劣勢,最終終於迫使日本方和談
此乃第一次朝鮮戰爭
前因
實際上傳統的認知都是認為秀吉遠征朝鮮有著諸多複雜的理由,本書同樣也把這些理由包
括了削籓、您聚向心力、建立權威或解決封地問題等等,另外包括日本剛從長久的戰亂
結束,但實際上,豐臣秀吉的"統一"距離實質上的統一還差了一大段路,秀吉之所以能夠
權傾天下,還得把一部分"看他面子"的大名算在內,包含上杉、毛利、德川,這些拔又拔
不掉,動也不太好動的大名也是秀吉政權的一大煩惱,儘管他們還是聽話,德川甚至都
被轉封到離開自己根據地三河的關東了(不過這反而為之後關原種下禍因,在此就先不談
了),大小大名仍舊擁有十分可觀的兵力,畢竟日本是半封建制,軍權可沒法說拔就拔
而另外在經濟上,本書算是推翻了為了商業上的利益而開戰的說法,日本雖然在戰國末期
商業活動逐漸熱絡,但本質上仍是傳統農耕生活,對日本大名來說,土地的重要性還是遠
大於金錢,畢竟有土地才會有人力、糧草、也才有辦法賺錢,但日本正值一個大換血的時
期,老的大名還沒走,新的大名又冒起,日本島頓時變得擁擠不堪,加上禁戰令,不能再
任意攻打鄰國掠奪資源土地,這時秀吉唯一的機會就是把腦筋動到海外去
朝鮮當時離日本極近,加上日本對大陸嚮往已久,實際上秀吉就是在動明朝的歪腦筋,這
邊並沒有提出反論,畢竟太明顯了,而且對日本來說當時的中國朝鮮,擁有先進的社會
、富饒的土地和昏庸的政權,雖然不知道日本是怎麼認知明朝"昏庸"的,不過對秀吉來說
中國就是用來解決大名普遍封地不足的問題的一個良方
不過這些最終只能算是"附加"的原因之一,書中提及其實秀吉最終遠征朝鮮的理由還是出
在他的心理太"自卑"了,他是戰國時代一屆農民身分出生,一入努力爬到大名甚至天下人
的身分的,但正因為日本是個非常注重名分、譜代和血緣的社會,農民出生的秀吉自然怎
樣也無法克服這種遭人瞧不起白眼的的現況,就算秀及用了許多方法往自己臉上貼金他仍
舊覺得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他,遠征朝鮮最主要的目的,作者認為最終還是為了建立所有
人都無法建立的功業好滿足秀吉那日益膨脹的自卑心理性格所致
而實際上,書中也認為秀吉有侵略朝鮮的念頭的時間非常早,遠在信長在世時,秀吉就曾
有過表達類似想法的書信,在秀吉上書信長的信件中包含了一封在天正五年上書的信件
:
"君欲賞臣功 願以朝鮮為請 臣乃用朝鮮之兵 以入於明 庶幾倚君靈威 席捲明國 合三為
一是臣之宿志也"
雖然這同樣能解釋成是信長已有此想法秀吉才會有如此內容的書信,不過仍舊能把它當成
之後壬辰戰爭的一個前兆,說明秀吉想打朝鮮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計畫已久,另一點是在
北條政權還沒垮台時,九州就已經有風吹草動了,書中特別描述當時有不少九州的華人
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故用各種方法冒險將日本的情報資料送回大明,而這對大明的反
應產生了些許的影響容後討論
而秀吉日益膨脹的自卑心再天正十八年(1590)間算是到了一個高峰,秀吉的行事越來越
狂妄不可一世,甚至對琉球菲律賓朝鮮等國發出國書要求朝貢,完全就是一副天下已打
到手的態度,不過這麼做卻給這些部分原明朝屬國的國家向大明提出了警告,值得一提的
是朝鮮居然是最晚向大明通告的王國,這樣子的態度給他們日後帶來了許多麻煩,畢竟
朝鮮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而明朝則是因為他們的態度而不太想給這個快沒國土的政權
面子,這使的戰爭之初李朝(朝鮮李氏王朝)想的異常狼狽且裡外不是人,這會在之後的
文章中討論
不過當前戰事如箭在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事的主要原因出在對馬的宗家身上
先提一下當時的朝鮮吧!當時的朝鮮自詡為"小中華",身為大明欽定的永不侵犯國,加上
離大明如此相近的地緣關係,讓當代的朝鮮成為一個小型的中國世界,舉凡明朝有的在朝
鮮都能找到一個相次的模子........這當然包含永遠存在於歷朝宮內的黨爭,當時的朝鮮
是東西黨爭,但隨著政見分裂逐漸變成了東南西北黨的大混戰局勢,這在承平時期無所謂
,反正黨爭不會太影響百姓生活和國家的基本運作,但這個問題在開戰後成了拖垮朝鮮的
關鍵因素之一,這也容後討論
當時的朝鮮出乎意料的對日本的認知甚至比明朝對日本的認知還低,他們只知道海的另一
頭有一個倭寇橫行的島,其他一概不知,明朝則是透過許多多方的消息包含透過各種方法
將情報送出日本的在地華僑所提供的資料,擁有了對日本侵朝的基本理解
至於當時日方,秀吉壓根就沒瞞著朝鮮,他先後派出了柚谷康廣,宗義智等人要求投降
並協助抗明,但當宗義智接了這爛缺時卻十分苦惱,他離朝鮮太近了導致他不想兩頭得罪
,他很清楚朝鮮是會把太閣要求一笑置之的,但他又怕太閣降罪,最後他把一些流亡日本
的朝鮮叛逃者抓起來送到漢城,並跟朝鮮講要他們派個使節團到太閣跟前道謝,藉此佯裝
成朝鮮已表明臣服的意象,但實際上宗義智根本沒為這局部屬後一步,結果使節團理所當
然地跟太閣鬧翻了,最後禮品交出後秀吉的回信上內容更直接把朝鮮當附屬國看待了,鬧
了半天日方同意修改一些書信中極有問題的字詞使節才返回朝鮮
而到此朝鮮也算警覺到了日本的意圖,但黨爭的問題開始浮現,使節團是西人黨,當他們
回報朝鮮國王李松(實際上應該是日公念ㄢ,但因為我打不出來所以之後都先用松代替)時
東人黨強烈反對備戰提議認為現今朝鮮的備戰狀況絕對夠應付,也認為日本只是虛張聲勢
,最後討論了半天只吵出了個"不會來犯"的結論跟"加強海防"的命令,不過這種命令在承
平時期基本不會確實執行的
至於明朝那邊討論了半天最後還是基於宗主因素趕緊派出使節上報,但使節才剛到遼東
,才發現整個遼東都在盛傳朝鮮私通日本,搞到最後朝鮮方又再派使者入明辯解這才
解開誤會,但這一疑惑一直到明軍入朝時都沒能完全地解開,但總之來說明朝算是暫時
當沒這回事了
至於宗義智的事蹟之所以要提一下,是因為它並不是整個壬辰戰爭期間唯一這麼幹的,他
之後還有一個更膽大包天的沈惟敬
雖然己經曲折,但三方總算都已認識到這場戰爭即將開打了
先打這樣,之後會再慢慢補,下一章可能還是戰前情勢,預定會講明朝方準備跟當時的國
際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