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子彈與突擊步槍革命(下)-小口徑時代

作者: MB10   2014-08-12 17:50:34
志得意滿的美國人帶著他們威力強大的M14進入了越南戰場
卻在熱帶叢林狹窄的接戰空間中被AK-47徹底壓制
笨重的體積、過少的攜彈量、自動射擊無法控制、無法持續的火力
M14的各種缺點在叢林地形中被無限放大,明顯已不符作戰需求
由於對射程的堅持、認為自動射擊是浪費彈藥行為等守舊的想法
美國人最終不得不嚥下自己當年所種的苦果
為了有在戰場上對抗AK-47的自動火力,美軍開始搜括所有找得到的自動武器
並且在國內尋求所有可行的設計,意外開啟了小口徑彈的時代
在講小口徑彈前,必須從齊射(Salvo)這個概念的來源說起
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1948年,來自於美國軍方所資助的民間研究機構
該機構為了防彈背心的開發計畫,而分析研究了兩次大戰共數百萬份的戰場報告
反而從中提出了幾點重要的數據結論,簡而言之就是:
"在高度機械化的戰爭裡,絕大部分戰鬥會發生在近距離的遭遇戰,
而擁有優勢火力的一方將獲勝"
"在戰鬥中命中的機率是隨機的,除非目標靜止否則瞄準射擊的意義其實不大"
"大部分的傷亡通常是在第一輪射擊時造成的"
"相較之下,擁有較高射速武器的士兵會有更高的開火意願"
(據稱有三分之二的美軍士兵在戰鬥中未開一槍)
總結已上幾點,軍隊必須給士兵配備俱全自動射擊火力的武器
且為了讓士兵能夠攜帶更多彈藥以支持全自動射擊,武器必須越輕巧越好
可惜那時美國人正和英國人為了.30或.280戰得昏天黑地,沒空注意這"小成果"
幸好,當時美國陸軍擔任開發主認的Stuldler上校注意到了這項課題
他要求阿伯丁試驗場進行相關的小口徑武器測試,最後鎖定在.22和.224口徑上
同時期內,美國陸軍設立了一項新的研究項目SALVO
冀望能找出一種符合當時戰鬥需求的武器設計
這項1953~1957年的兩段計畫提出了相當重要的一項研究結果:
若是能連續射擊四發並使"彈著點集中在20英吋範圍內"
就能夠達到現存所有半自動武器命中率的兩倍
該計畫也測試了數款小口徑的概念性武器
可惜當時美軍的恐龍高層仍舊關愛著M14,並不願意撥更多預算在小口徑彈藥試驗上
阿伯丁的小組就這樣帶著有一定成果的研究四處碰壁
在高層保守的氛圍中不斷被拒絕經費申請
兩年後事情終於出現轉機,貴人Willard G.Wyman將軍注意到了他們的請款單
這位美國陸軍司令部的指揮官立即整合了一個新的研究小組
該小組提出了數項可行的結論與相應的新需求規格
正好,AR-10剛從與M-14的競標案中落敗
這款槍由Armalite公司的Eugene Stoner所設計
身為航空公司下屬子公司的Armalite,不斷嘗試利用各種航空複材做為槍體材料
AR-10運用各種複材的成果便是比同時競標的FN FAL、M14都要輕上近1公斤
但當時美國陸軍高層仍沉浸在M1 Garand的輝煌過去,使得M14最終因偏好而獲勝選
但是Wyman將軍意識到了AR-10的潛力,向Armalite建議以此為基礎開發新的小口徑武器
縮小口徑的新版本被稱為AR-15,使用了.223 Reminton子彈
輕巧的特性展現了遠較M-14更迅速的作戰反應且更可靠的作戰效率
可惜在研發太過倉促的情況下AR-15有太多缺限,陸軍高層仍支持M14的量產
1959年底,Armalite被母公司賣給Colt公司並進行重組
身為老牌軍火商的Colt立刻展現強大的公關能力
1960年中美國空軍首先採購AR-15用於基地防衛
在1962年時少量交付給南越軍隊進行戰場測試,且受到美軍特種部隊的歡迎與支持
在Colt超強的公關遊說運作,以及M14慘不忍睹的戰場表現下
五角大廈終於停止對M14的採購,轉而列裝AR-15並正式定名為M16
由於所有環節都進行的十分匆忙,首批投放越難戰場的M16表現非常糟糕
在逐步改進後M16才漸漸成長為現在成熟穩定的龐大槍系
M16以第一款大量服役的小口徑步槍之姿,帶動了突擊步槍新一輪的變革
1970年五角大廈下令所有隸屬於北約的美軍都換裝M16A1
並希望北約能夠接受5.56mm成為新的標準規格彈藥
美國提出了自己研發的5.56x45mm M193子彈
北約各國也開始以此為基礎提出各種規格的標準化子彈候選
深覺自己根本被美國佬裝笑維的英國軍方雖然非常度濫
還是從美軍的M193子彈上做改進
用4.85mm的彈頭配上原M193的彈殼,有著更優秀的彈道性能與穿透力
德國人則提出了很大膽的無彈殼4.7mm,但不夠成熟的未能得到普遍信任
最後北約採用了由比利時提供,同樣為5.56mm但有更優秀彈頭性能的SS109
以SS109為基礎的5.56x45mm NATO誠為北約新一代的制式標準規格彈藥
而蘇聯在注意到西方國家的大動作後,也相應推出了自己的新玩意:
5.45x39mm與AK-74
5.45mm推出後受到小口徑狂熱者的各種吹捧,更輕;後坐力更小且更精準
更大的攜彈量和號稱能夠在人體組織中製造雙空腔的可怕殺傷力
小口徑步槍成了現今世界上突擊步槍的主流
不過有趣的是,小口徑彈的出現反而先衝擊到西方各國在機槍上的運用
通用機槍(GPMG)的概念曾隨著德軍在二戰中MG34、MG42的活躍而風行一時
但小口徑彈在長距離戰鬥上的無力,迫使通用機槍被班用自動武器(SAW)所取代
使用同款小口徑的機槍作為班級火力,與步兵班在第一線作戰
機槍更為優秀持久的連續射擊火力能有效減輕小口徑步槍在壓制火力上的負擔
由於小口徑步槍在長時間自動射擊下槍管易過熱、卡彈
SAW的服役便付擔起了壓制火力的責任,使小口徑步槍能專職於較精準的射擊
又因為彈藥規格相同且攜彈量大,步兵也能適時支援機槍的彈藥
而傳統的通用機槍則完全退居排、連級二線支援武器,負責中長距離的火力支援
同時狙擊手(似乎更應該稱為精準射手Sharpshooter)的擴編、運用也開始受到重視
顯然的,西方國家在使用小口徑彈後步兵的編制方式開始和蘇聯類似
榴彈發射器也因為小口徑彈在支援火力上的需求,有更受關注的發展
各國彈藥規格一反二戰前力求統一的模式,徹底走上多口徑彈藥分工細化的道路
時至今日,其實單兵個人武器發展幾乎可以說是已到極限
像儘管小口徑彈正夯,許多貧窮國家仍然願意使用AK-47做為制式裝備
蓋因中間威力彈和小口徑彈的殺傷力落差並沒有大到無法取代
現今步槍發展也只能從射擊性能、準確度、模組化等小地方挖掘潛力
在防彈衣防護性能越來越好的情況下,現階段的突擊步槍已經走到了瓶頸
未來在槍管材料、火藥性能上可能又會有突破性、連動性的發展
但我想可以預測的,下一次步槍革命或許仍會由子彈所推動
PS1:
這篇我只著墨在M16和5.56mm的簡史
小口徑彈某種程度上仍然可以算中間威力彈,但它的誕生概念又不大相同
至今其作戰效能(尤其在中長距離戰鬥上)仍飽受質疑
美國和蘇聯都在阿富汗戰場上發現小口徑彈的不足
甚至出現了也很有爭議的制止力議題
而近代繁多的小口徑主戰步槍我就不再贅述
畢竟科技爆炸的現代,各國槍枝並沒有以往那種壓倒性的性能差異
PS2:
首先採用AR-15的那位空軍副參謀長就是Curtis LeMay
乃當年二戰放言要用轟炸機一哩一哩燒掉日本的那位仁兄
PS3:
Eugene Stoner在Armalite賣給Colt後便離開了
留下的另一款小口徑設計被接手者完成稱為AR-18
不過也是把只停留在原型的樣槍
Stoner後來開發出一款較為複雜的Stoner 63槍系
該槍模組化的設計理念後來受到廣泛運用
誕生各種以基礎槍款因應各種作戰需求而衍生的槍系
Stoner 63曾隨美軍特戰部隊在越南戰場活躍一陣子後除役
PS4:
小口徑彈成為步兵班標準武器後除了SAW外最直接影響便是狙擊槍的使用
蘇聯有SVD,美軍有M14修改的M21、及後來接替的陸/海的M24/40
(都還是使用全威力彈,或是7.62x51mm NATO)
尤其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後意識到小口徑彈的缺陷
甚至又將退役的M21投入戰場使用
PS5:
SS109被NATO採用後美軍改使用M16A2,隨後成為美軍的標準步槍
比利時為M16A2生產的5.56子彈則被稱為M855
M16A2取消全自動射擊改以三發連射
美軍認為這樣可以避免戰場菜鳥因緊張死扣板機造成無異意浪費
同時又不失火力密度與準確度
M16A4是美軍海陸的主要配備,和A2的差異主要在於模組化:導軌和可拆式提把
而M855和民用.223Reminton似乎可以通用,只是前者對槍管有更高要求
PS6:
德國的無彈殼彈藥非常大膽,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找
西德曾讓H&K開發無彈殼步槍,但H&K在剛開發出G11不久便東西德合併+蘇聯解體
原本西德軍方和北約的訂單瞬間沒有下文,導致H&K財務困難被英國航太收購
且無彈殼子彈性能不夠穩定,有自燃疑慮因此G11無彈殼步槍並沒有受到重視
PS7:
英國人被美國人裝笑維的這段歷史可以去翻翻
因為美國人的堅持,導致英國軍方必須自己閹割掉數項已有相當成果的武器計畫
可以說兩次NATO標準彈藥的選定都讓英國人受傷甚深XD
PS8:
AK-74服役後戰鬥民族也比較偏愛原先的AKM
尤其在車臣戰爭中更認為AK-74在城市巷戰中毫無威力可言
AKM是Kalashnikov開發的AK-47改進版,兩者大部分零件可通用
外表最大差別在AKM的槍口有上開的斜切口,為了抑制槍口上揚
PS9:
M4可以視為M16A2的卡賓版本,最初是美國海陸為了替武裝偵查隊配備全自動武器而設計
該槍和M16A2有很多零件都能通用,後來成為二線部隊或載具組員的配備
但是M4在射擊性能上的表現其實不甚理想,特戰司令部近年曾發出SCAR標案
有FN SCAR和H&K XM8兩個競爭者
SCAR 2009年有進入美軍服役,XM8原本是美國陸軍的下一代列裝槍但最後遭終止
儘管近年阿伯丁試驗場曾經進行FN SCAR、XM8和M4的射擊性能測試
結果M4故障率是壓倒性的超高(882次),XM8最低(127次),SCAR是223次
但是XM8仍然被終止
另,SCAR在COD的MW系列裡面曝光率極高
近年美國軍方將M4發包給Reminton生產,打破了Colt的長年壟斷
不甘心的Colt以Reminton合約權利金計算有誤為由又擠進了競標
兩家廠商互相衝康扯後腿,結果2013年由FN得標
PS10:
一直說小口徑步槍很輕巧攜彈量很大但事都沒有具體數字
以下簡列來自維基的數據讓大家有更直觀印象:
以負重10公斤為條件下,
使用M14的士兵能攜帶20發彈匣14個,9.52公斤280發
用AK-47的士兵能攜帶30發彈匣10個,9.2公斤300發 (AK彈匣很重)
使用M16的士兵能攜帶20發彈匣33個,9.9公斤660發 (這是M16A1)
作者: MB10   2014-08-12 18:01:00
最近阿咂事太多所以富姦好久,請原諒我這篇比較混亂的內容個人對現代軍事研究較潛,歡迎神人從軍制、槍系等角度延伸以上,希望大家會喜歡 m(_ _)m
作者: ggeneration (於夜空之中歌唱)   2014-08-12 18:02:00
FN:(σ゚∀゚)σ (゚д゚)(゚д゚)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4-08-12 18:09:00
kerker,於是國軍獨步全球,專門從戰技上超越子彈極限
作者: zaknafein987 (蒼)   2014-08-12 18:47:00
好文幫推 不曉得下個世代的子彈會如何演化無殼化? 縮小還是變大哩?
作者: adolf455341 (宅宅果)   2014-08-12 18:48:00
作者: lukehong (有此一說)   2014-08-12 18:59:00
國軍繼續六發裝子彈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4-08-12 19:15:00
作者: dustlike (灰塵)   2014-08-12 19:34:00
終於出啦 推
作者: yeangigi (吉吉)   2014-08-12 20:01:00
贊,一定要推
作者: Harrychou (惡運不斷,壞事不斷)   2014-08-12 20:29:00
國軍那堅持六發裝彈該不會是從M1留下來的傳統吧?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4-08-12 20:45:00
推,不過PS比本文長是怎麼回事?XD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4-08-12 21:09:00
我也是這麼想 剛好就是六發
作者: MB10   2014-08-12 21:13:00
M1是8發的彈夾喔我猜是打靶都配6發,用半自動射擊3+3這樣?
作者: TK421 (TK421)   2014-08-12 21:24:00
之前是不是有文章說是白團 留下來的教條? 二戰日軍的有阪步槍是5發 不過我不知道手栓式步槍有沒有槍膛裡面可以留一發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4-08-12 21:33:00
靠 對齁 M1是八發 記錯
作者: MB10   2014-08-12 21:53:00
槍膛可以留一發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14-08-12 21:54:00
M1 Garand一組是8發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8-12 22:12:00
其實最堅持M14的只怕不是陸軍,是陸戰隊...話說回來XM177是陸軍先還是空軍先來著
作者: Lions (中職毒瘤爪二聖人迷)   2014-08-12 22:23:00
好文章!
作者: prononhead (貝爾格萊德紅星)   2014-08-12 23:12:00
推!
作者: jkdgolden (兼職B-Boy.小鎗)   2014-08-13 01:32:00
好文!!又學到了~
作者: hit0123 (@@")   2014-08-13 04:35:00
PS會不會太多 XDD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4-08-13 12:50:00
PS也太多 根本可以出一篇新的G11裝彈數很恐怖的多 不曉得穩定性如何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4-08-13 14:45:00
李梅不是很喜歡新科技(玩具) 炮艇機AC-47就是他支持才出現
作者: su281   2014-08-13 17:32:00
G11的子彈是方形的,彈夾有點類似P90G11最大問題在少了彈殼做為散熱媒介,槍膛溫度太高導致走火甚至膛炸H&K後來推出G12,彈藥分離,液態推進藥,只停留在樣槍階段
作者: PsycoZero (彩子 還有零)   2014-08-13 20:28:00
G11那個彈還有品質問題
作者: g3sg1 (ACR入手!)   2014-08-14 21:30:00
COD:MW同時讓ACR跟SCAR兩把都紅了吧
作者: arbitrageur (旅行的意義)   2014-08-16 21:34:00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14-08-17 14:51:00
所以xm8問題在公關力不夠嗎推好文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4-08-24 22:32:00
作者: BillHuang (能登かわいいよ能登)   2014-09-05 15:11:00
國軍某位老兵回憶中 打靶是 "打彈三"的三發裝子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